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市郊橘农调结构尝甜头:规模经营品质提升使柑橘销出九成价格翻番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03日08:26  解放日报

  编者按:市郊的“爱心橘”,为什么会变成畅销的“开心果”?这则报道,揭示了政府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思路性问题,也提出了学实活动“回头看”中要十分注意的一个课题。

  农业部门倾力解决柑橘滞销的事例,本报曾经报道过。那时正值第一批学实阶段,全市10万亩柑橘突遭危难、卖不出去。市农委将它当成学实活动的一大突出难题加以解决。如果说,当时是紧急“救火”,那么这以后,农委从转变生产方式着手,建立常效机制,努力从根本上解决柑橘的生产销售问题,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橘农之忧。这件事深刻地告诉我们,政府力保增长也好,促进发展也好,一要致力于“转方式”,二要着力于“改机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缓解得了一时,却管不住长远。因此,我们总是要从发展方式上考虑问题,从机制上解决带有根本性的难题。

  已经经历过学实活动阶段的单位,还要“回头看”。回头看什么?是个大学问。在学实活动中,大家都找出了突出问题,都设计了整改措施,但要把学实的成果巩固好、坚持下去,还是必须以制度与机制的建设为着眼点。只有抓住了机制,才能使科学发展持续上台阶,让人民群众持久得实惠,把突出问题真正整改好。“爱心橘”变成“开心果”,变就变在发展方式和机制上,很值得我们借鉴之。

  本报讯 (记者 黄勇娣)新年这天,崇明县横沙乡橘农陆震平一家人面对算出的经济账喜上眉梢:自家50亩柑橘终于全部卖出。他所在的合作社带头人施永祥告诉记者:“去年这里的橘农普遍开心。一来卖得快,二来价格也好,平均八毛一公斤,而前年最好才四毛多。”记者也从市农委了解到,截至目前,市郊柑橘已卖出90%以上,比往年提早一个多月,价格更是翻了一番。

  前年的“爱心橘”,终于炼成“开心果”。市农委主任孙雷告诉记者,前年外地的“柑橘生虫”事件,引发本市10多万亩柑橘严重滞销。之后,市领导关心,多部门相助,社会各界购买“爱心橘”,总算完成销售任务。虽然“爱心橘”解了一时之难,却非长远之策。市农业部门一份调研报告,揭示出柑橘的深层次问题。上海柑橘品质竞争力不强,种植面积年年增加;橘农组织化程度不够,千家万户惯于坐等运销户上门收购。另外,柑橘深加工也是空白。农业部门需要引导习惯于埋头种植的橘农尽快“补课”。

  把农民组织起来成为突破口。原来,郊区橘农只有不足10%加入合作社,但去年比例达50%以上,崇明、浦东等地出现10多个柑橘专业合作社。为了鼓励农民组建合作社,本市去年对6家柑橘合作社进行设施扶持,只要建社,就可拥有果品分拣、上蜡、清洗设备;合作社购买农资需要贷款,政府全额补贴。在合作社引导下,本市去年的柑橘种植面积得到严格控制,农民开始对果树套袋、疏果、施有机肥,柑橘品质明显提高;分拣、上蜡、清洗后,柑橘“卖相”好了,实现优质优价;合作社与批发商贩谈判,避免了价格受到打压。

  去年,政府部门还加大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发展柑橘深加工:企业收购资金政府予以贴息,冷藏费给予一半的补贴。将柑橘加工成橘浆、蜂蜜柑橘、橘子水等销到外地,行情格外好,预计加工企业一年消化全市柑橘总产量的10%左右。农民不愁柑橘烂在树上,鲜果批发价也得到拉升,去年的均价比前年翻了一番。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长江隧桥通车,也给崇明柑橘打开了运输瓶颈。但是,横沙岛仍未接通,在相关部门帮助下,人民公园、共青森林公园等5座公园敞开大门,允许横沙柑橘进入设摊;江桥批发市场、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也设点推荐横沙柑橘……柑橘早早卖出好价钱,横沙的橘农这几天纷纷到合作社带头人施永祥家表示谢意。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