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南派足球 如今路在何方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03日14:35  金羊网-羊城晚报

  文/本报记者 黄丽娜 图/郑俊良

  20年前,中国足球确实出现过昙花一现的辉煌,以广东队为代表的南派足球,尤为球迷所津津乐道。

  20年后,中国足球出现了整体的“沉沦”,南派足球更是遭遇了灭顶之灾,在足球的江湖中销声匿迹。

  回想,曾经最讲究技术的南派足球,曾经撑起国足的“半边天”甚至“整个天”的南派足球,怎就只剩下了一片寥落旧战场?上月26日,著名媒体人陈扬携手南派足球名将赵达裕、河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张宇、羊城晚报著名体育记者范柏祥,在【星河湾·海怡半岛】展开对话,一同探讨南派足球的“前世今生”。

  名人会

  四人行

  赵达裕 张 宇

  范柏祥 陈 扬

  人物档案

  赵达裕

  前著名国脚、有“矮脚虎”之称的足坛名宿、“广东足球60年十大最受欢迎球员”、广州亿达足球学校董事长兼校长。他现在的愿望是搞一家最好的中国青少年足球俱乐部,培养更多的尖子职业球员。

  张宇

  河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2005年曾担任河南建业足球俱乐部董事长。其时建业俱乐部一直徘徊在中甲第十,2006年张宇率领河南建业足球队以第一名的成绩在南京冲超成功。最近出版小说《足球门》。

  范柏祥

  羊城晚报体育部原主任,《羊城体育》主编,中国足球新闻委员会常委。近30年笔耕,首创足球章回体系列通讯,被称为“范氏足球章回”。近十年更多以评论针砭时弊,在体育评论界有“南范北毕”之美誉。

  陈扬

  著名媒体人。以言辞犀利、作风硬朗、形象亲民著称,深受白话地区民众欢迎。曾经主持过的节目有《新闻之窗》、《心灵地图,珠三角生活态度》、《新闻日日睇》等。

  “锐”言论

  当时中国足协要临时找一支足球队代替国家队出征,理所当然就找了广东队。所以在鼎盛时期,我们南派足球不只是“半支”,甚至可以当一支国家队来用。

  现在,我看外国顶尖球队如巴塞罗那、切尔西、曼联等踢球时,经常想现在他们的踢法和我们广东队当年一模一样,只不过他们现在打得更快一点,更讲究配合和球的速度。

  自从国家队开始改打力量足球后,就把广东队这样的技术球队推下去了,放弃掉了南派风格。等想打回技术足球时,又不知道该找谁了,因为已经没人可找了。

  从本质上说,踢足球到底是为什么?为国争光?如果都这么认为,那我们对足球的观念就是扭曲的。踢足球的目的不是为国争光,是活跃人民的生活,提高人民的身体素质。

  广东足球市场化曾经是走得最快和最远的,最辉煌的时候是职业化初期有5支甲级球队,但最后广东足球死就死在走市场化走得太快了,以为足球的市场化就是全盘丢给市场,结果先走一步,给淹死了。成不了先锋,成了先烈。

  “南派”啥特点?

  讲究技术擅长地面进攻

  个人有绝活整体有配合

  ]“我们的个子和北方人相比较而言,没有那么高,但是我们的启动速度快,而且急停急转要比高个子球员灵活些。所以面对大个子球员,我们要用脚底的灵活变化,来征服对方。”]

  陈扬:对于足球,我懂得不多,完全是个“门外汉”,那我们的讨论从一个简单的问题展开吧。南派足球是什么样的?和北派足球进行对比有什么特点?在现在球坛还有什么样的发展空间?

  赵达裕:我先说特点。南派足球讲究技术,比较敏捷,还有就是喜欢地面进攻,以及左右两翼的边线进攻,左边不行换右边,右边不行换中间。当年我在越秀山踢球的时候,我一带球,现场的四万名观众就会一起高喊:“过(佢)”、“过(佢)”、“过(佢)”……球迷都知道,我拿了球之后肯定会过对方。

  以前我们打球很少吊球到里面去,而是喜欢把球“塞”到里面去。现在,我看外国顶尖球队如巴塞罗那、切尔西、曼联等踢球时,经常想现在他们的踢法和我们广东队当年一模一样,只不过他们现在打得更快一点,更讲究配合和球的速度。

  范柏祥:南派足球包含两个含义,一个是个人的,一个是整体的。个人的就是有绝活有创造力,如七八十年代古广明的“铰剪脚”、陈熙荣的“鸳鸯腿”和容志行的倒挂金钩等。整体的不光包含技术,更主要的体现在意识和配合,像容志行、陈熙荣时代,球员之间传球基本都不用找人,一脚将球传出去,感觉上就知道会有人在那里接应,而球也能刚好落到该队员的脚下,好像用尺子量出来一样的准确。

  陈扬:听大家讨论我有种感觉,好像南派足球离艺术足球比较近,有根本的东西在里面,也有技巧性的东西在里面。我请教一下,岭南的文化、地理等各方面和南派足球的出现有没有什么必然的关系?

  赵达裕:和地理等方面确实有关。我们的个子和北方人相比较而言,没有那么高,但是我们的启动速度快,而且急停急转要比高个子球员灵活些。所以面对大个子球员,我们要用脚底的灵活变化,来征服对方。如果硬拼体力,肯定难胜。

  张宇:我补充一点,地域和人种的关系。比如去北方,我马上想到的是,要参加个什么组织啊,喊个什么口号啊,但是到了广州,气候温暖,生活悠闲,男人就会像开屏的孔雀一样,很有表演意识,这和在足球场上的表现也是有关系的。

  昔日有多威?

  上世纪八十年代最鼎盛

  可以当一支国家队来用

  ]“后来到了我们这代,也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应该是最鼎盛的时期了,只要越秀山有球赛,就是爆满。国家队里一半是广东的球员,占了半壁江山,我们广东队里的球员也基本上都去过国家队。”]

  陈扬:请问三位嘉宾,南派足球或者说广东足球,现在是在走下坡路,还是在平地行走,或是在爬坡呢?

  张宇:南派足球以前确实非常好,但到了现在,不光是走下坡路,而且是慢慢地已经看不见了,到了不可不重视的时候了。

  范柏祥:我从1982年开始写足球报道,经历过广东足球的鼎盛时期。从彭伟国之后就渐渐看不到经典的南派足球了,像被人间蒸发了一样,国家队里也基本找不到广东球员的身影。

  陈扬:听起来是有些悲观,虽然俗语经常说“好汉不提当年勇”,不过今天我们还是请三位回顾一下,南派足球最辉煌的时候是在什么年代?

  赵达裕:1975年到1979年,广东足球已经很好了。容志行时代,广东拿过第四届全运会的冠军。后来到了我们这代,也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应该是最鼎盛的时期了,只要越秀山有球赛,就是爆满。国家队里一半是广东的球员,占了半壁江山,我们广东队里的球员也基本上都去过国家队。

  范柏祥:赵达裕说广东球员在国家队占了“半边天”,其实不止。我记得当年“黑色三分钟”,国家队失败后元气大伤。由于还有参加亚洲杯比赛的任务,所以当时中国足协要临时找一支足球队代替国家队出征,理所当然就找了广东队。所以在鼎盛时期,我们南派足球不只是“半支”,甚至可以当一支国家队来用。

  现在情况如何?

  风格丧失球员“扶不上壁”

  “矛”已生锈难以再敌北派

  ]以前能进国家队的广东队员都非常有特点,都有自己的绝活。你想想,为什么赵达裕能留在国家队?他没速度,身材又矮,一度为自己身高160cm还是159cm与同伴争个喋喋不休。他能让国家队看上的,就是他控球特别好的特点。]

  陈扬:广东队既然这么厉害,为什么中国足球不行了,不找广东队?不找广东仔?

  赵达裕:我认为是国家队的思路走歪了,一下子学习德国的踢法,一下子又学习英国的踢法,结果没有了我们自己的特点,这是最大的问题。

  张宇:这个问题挺有意思,我认为,国家队已经想不起来找广东队了,也想不起

  来该找谁。自从国家队开始改打力量足球后,就把广东队这样的技术球队推下去了,放弃掉了南派风格。等想打回技术足球时,又不知道该找谁了,因为已经没人可找了。

  范柏祥:但一个巴掌拍不响,广东现时的队员也是“扶不上壁”。为什么现在的队员选不上了呢?要是我是国家队教练我也不选广东球员,因为他没技术。以前能进国家队的广东队员都非常有特点,都有自己的绝活。你想想,为什么赵达裕能留在国家队?他没速度,身材又矮,一度为自己身高160cm还是159cm与同伴争个喋喋不休。他能让国家队看上的,就是他控球特别好的特点。广东队的冼迪雄教练还在第五届全运会时让他出任中锋,他可称得上是当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子矮、速度慢的中锋,但效果却非常好。

  陈扬:南派足球还有作为的空间吗?如果中国足球南派和北派有一场很现实的对比的话,你们看好南派还是北派呢?

  范柏祥:先说一个事,上世纪60年代,广东足球曾经经历了多次的大起大落,可以赢很强的队但也可以输给很弱的队,当时,足球圈里流行着一句话,如果广东队的前锋加上“八一队”的后卫,那这支球队就天下无敌了,说的是当时广东队的进攻的确很强,但防守相对较弱,就是“矛”和“盾”的问题。

  现在呢,应该说是北方的“盾”更坚强了,“矛”也慢慢地锋利了,而广东的矛已生锈,如果让北派与南派作比,我认为北方会赢。

  已被球迷遗弃?

  本土归属感不可能消失

  买球员对本地发展不利

  ]一个地方的球队,保持自己的风格也很重要。巴塞罗那曾经请过一位德国教练,球队虽然在他的带领下经常赢球,但是打的不是这支球队传统的攻势足球。于是,球迷协会就给压力巴塞罗那的董事会,说球迷不喜欢这种足球,结果球队更换了教练。]

  陈扬:广东人是特别喜欢看球的,百姓们捧了一批又一批的球员,那现在大家会不会感觉到老百姓的支持和兴趣都少了很多?

  赵达裕:虽然现在本土足球没有很好的成绩,但是我觉得广东人对足球有一种偏爱。老百姓看球可能不看广东队了,但他还是会看西甲,看英超,看其他的外国强队。只要我们的球队做得好,球迷还是会回来看我们的。

  张宇:踢球其实就是为了球迷,广东的球迷非常好,可能他不看你,但是他也急,他心里挠得很,球迷的本土归属感和家乡感永远不可能消失,比如长春队和广州队开战,肯定是本土的要帮本土加油。

  范柏祥:肯定是捧本土的比较多。为什么广州俱乐部的关注度小了?因为大部分队员不是我们的“子弟兵”。沈祥福在广东队执教的时候做了很多好事,但是他也做了一件伤了球迷、伤了南派足球发展的事———同样水平的队员,他宁愿用他从北方带来的球员,不用广东的球员。

  赵达裕:我觉得一个地方还是要有一个地方的特点,我踢球时,看到街坊来加油,很感动啊。买球员回来对发展本地足球其实是没有什么好处的。可能刚买回来时的确出成绩比较快,但是时间一长,弊端就会暴露出来,而且对球队的感情是买不回来的,所以地方情结、家乡情结还是很重要的。

  陈扬:随着俱乐部制的成熟,足球会不会渐渐失去本土支持,而走向衰退呢?

  范柏祥:很有可能。因为中国现在的俱乐部与国外的俱乐部不一样,老是在变,像河南建业俱乐部那样可以维持这么长时间的很少,更多的俱乐部都是有钱就进去,没钱就走人。

  赵达裕:其实一个地方的球队,保持自己的风格也很重要。巴塞罗那曾经请过一位德国教练,球队虽然在他的带领下经常赢球,但是打的不是这支球队传统的攻势足球。于是,球迷协会就给压力巴塞罗那的董事会,说球迷不喜欢这种足球,结果球队更换了教练。在球迷们看来,他们的球队不但要赢球,还要踢美丽的足球。这是一种足球信念,我觉得很重要。

  现在我们管足球的领导,不是踢足球出身,他们不懂足球,所以他们不知道要怎么延续一支球队的风格。

  衰落原因在哪?

  足球观念扭曲脱离群众

  训练模式走歪抹杀个性

  ]没有足球明星与足球体制不完善有关。像我们的球员就缺少经纪人,经纪人可以督促球员如何训练,并帮助其在媒体面前做一些宣传。文艺界为什么比体育界做得好,他们都是有经纪人的。]

  陈扬:南派足球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赵达裕:这是比较综合的问题。像我那个年代,我家6兄妹,回不回家吃饭父母都不管。但是现在的小孩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不够刻苦。

  还有就是,广东足球的风格没能保存下来。我曾经有个教练,提出“新广东足球风格”,就是说脚底要行,还要打高球,什么都要懂。但是换了教练后,风格就变了。当时为了参赛赢球,新教练就买新球员回来打,不管能不能保持住我们原有的风格,只追求成绩、排名。

  张宇:从本质上说,踢足球到底是为什么?为国争光?如果都这么认为,那我们对足球的观念就是扭曲的。踢足球的目的不是为国争光,是活跃人民的生活,提高人民的身体素质。现在,足球把人民群众忘了,变成了形象工程,把本质丢了。

  范柏祥:衰落的原因确实很复杂,我只说其中一点,就是我们现在的训练模式走歪了,一如应试教育的弊端一样,扼杀了球员的特点和创造性。像容志行、古广明、赵达裕那代人,他们在体校接受正规训练之前,常在街头巷尾玩球,超强的控球、盘带、过人和传接技术就是在这种环境下练出来的。而我们现在的训练模式非常机械,抹杀了天性,自然也就抹杀了南派风格。

  陈扬:现在网络上的明星很多很多,什么芙蓉姐姐,包括并不存在的“贾君鹏”等等,红火得让人挺吃惊。但是仔细回想一下,本地的球星却没有几个能够让人脱口而出叫得出名字的,原因是什么呢?

  范柏祥:足球比较客观一点,你没速度、技术不好,赢不了球、不行就是不行,来不了花假。但一个行业如果没有明星,确实是一件很悲哀的事,因为榜样的力量无穷。

  赵达裕:没有足球明星与足球体制不完善有关。像我们的球员就缺少经纪人,经纪人可以督促球员如何训练,并帮助其在媒体面前做一些宣传。文艺界为什么比体育界做得好,他们都是有经纪人的。那些能出名的体育明星也都是有经纪人的,比如姚明、刘翔、郭晶晶。

  市场化还不够?

  一直没按足球规律办事

  骨眼是“计划”脑门是“市场”

  ]大势所趋,应该是市场化。所以我比较担心即将上任的中国足协主席崔大林,他主张中国足球走举国体制的路,这是走回头路。]

  陈扬:我明白了,这就是很多体育明星变成文艺明星的原因。像我这种门外汉看刘翔,就觉得他不是体育明星,而是娱乐明星。从这个角度来讲,足球界的市场化还不够?

  张宇:这是一个本质的问题,不只是南派足球的问题,而是中国足球的问题了。中国足球的外部形象是市场化运作,我更愿意理解为,它是骨子眼里的计划经济,脑门上的市场运作。挂着一杆旗说是市场化,回到家后是家长制。打个比喻,就像是一个人的两条腿,但是一条是肉腿,另一条却是木腿,它想走但是走不快。我觉得主导中国足球的体制是落后的,非常落后的。

  范柏祥:广东足球市场化曾经是走得最快和最远的,最辉煌的时候是职业化初期有5支甲级球队,但最后广东足球死就死在走市场化走得太快了,以为足球的市场化就是全盘丢给市场,结果先走一步,给淹死了。成不了先锋,成了先烈。

  陈扬:市场化救不了足球怎么办?

  赵达裕:国有的会有许多来自政府的关照,因此民营足球砸进去的资金肯定要比国营的多得多。所以说要不就应该全是民营,要不就应该全是国有。现在这个局面,民营对国有,怎么打?很尴尬。

  张宇:我觉得中国足球到了该迅速梳理一下的时候了,它一直没按足球规律办事,不要拿命令强加于它。俱乐部本身是一个企业,是要进入市场接受检验的,是要完全市场化的。

  范柏祥:大势所趋,应该是市场化。所以我比较担心即将上任的中国足协主席崔大林,他主张中国足球走举国体制的路,这是走回头路。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