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万夫媒体人
安徽灵璧县一些小学存在“贫富班”现象。家长交3000元钱,孩子就能享受小班待遇,教室内设置空调、彩电、DVD等教学设施,不交钱的孩子则要去挤近百人一间教室的大班。(1月5日《安徽商报》)
在湖北黄石九中,该校7年级4个实验班欲更换高档电子白板,要求每名学生交2000元,其他普通班则不更换。有家长感觉钻进了“贵族班”的套子。该校校长认为,“穷人和富人不可能享受同等教育”。(1月5日《楚天都市报》)
从幼儿园到中学,从明面上到暗地里,各色人为设置的贫富标准很多,差距也很大。究其原因:一是教育产业化所演变的盲Q趋利思维在作怪;二是社会贫富差距反噬教育行业所带来的需求引诱。
可以想象,同龄同校的孩子们却因为经济实力的不同而享受着不同的教育待遇,这种落差所展示的贫富有别,不但抽了教育公平的嘴巴,而且猥亵了教育的本质。更可怕的是,其给孩子们内心所带来的攀比教唆以及不健康的价值观,是多少个三千元都无法买回的。
如何在凶猛的拜金潮流中保住教育公平的底线?教育部门采取的抵挡方式,一是调剂教育资源;二是强化监管。教书育人的口号谁都会喊,甚至可以根据需求喊出不同的音调来,但如何领会其深意,并付诸行动,才是关键。
当从正面无法唤回教育者的责任感时,通过在管理上实施权财分离,彻底剥离学校与经济利益之间的暧昧关系,或许能够间接地斩断某些校长及教育部门领导藕断丝连的趋利思维,从而协助教育本质的逐渐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