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他的书让印刷工边印边哭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06日03:03  扬子晚报

  10年前,有一个名叫陆幼青的癌症患者在生命即将走向尽头的时候,写下了一本轰动一时的书《死亡日记》,在书中他向人们展示着他对生命和死亡的感悟,引发了无数人的关注和思考。在南京,也有一位癌症病人,在得知自己患了绝症后,也为自己的母亲写下了一本书。这本书,让印刷车间的工人们泪流满面、争相传阅;让南京艺术学院的退休教授连称佩服、提笔作序。而写书的,是南京一个普普通通的钢材店的小老板,今年55岁的孙汉中,书名叫《米箩集》。

  患重病没见到母亲最后一面

  位于夫子庙附近的孙汉中的家宁静安谧。儿子上学后,家里常常只剩下他和妻子,两人世界里,他们轻声交谈着,恬静地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也对未来世界、对家庭和女儿怀着希望的憧憬。55岁的孙汉中曾是家乡江苏省阜宁县科技养殖的带头人,还获过“全国养殖能手”的称号。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来到省城南京,从商、写字、习文、进修南师大、加入省书协;两个弟弟也都在他的带领下成了南京“有房有车”的业主;四个妹妹则全在常州做起了老板娘。但就在孙汉中准备“尽享天伦之乐”的时候,却忽然被查出了癌症。

  孙汉中治疗最痛苦的阶段,也恰巧是他的母亲李顺兰生命的弥留期。据孙汉中的儿子孙晓阁回忆,那时身在阜宁的李顺兰已经1个月滴水未进,整个人干枯得就像一片落叶。“但奶奶还是会每天在临睡前问一下父亲的病情。”而有一天,李顺兰却突然握着孙晓阁的手,说“今天无论如何让汉中来一趟”。孙晓阁明白,奶奶是想见父亲最后一面。

  “快,二弟,快拉我去见妈。”在南京,被病痛折磨得“没了人样”的孙汉中听说母亲想见他,二话不说便命令弟弟开车将他带回老家。由于怕孙汉中身体吃不消,二弟的车速很慢,但状况还是出现了。车刚过大桥,孙汉中便汗如雨下,腹痛难当。无奈之下,二弟只得调转车头火速开回医院。“知道您来不了,奶奶就交代我‘把缸里养的黄鳝带给汉中’,然后她梳了梳头,又到院子里看了看她养的花草,平静地躺下后就没再醒过来。”孙晓阁在电话里语气很平静,但这头手握电话的孙汉中却挣扎着从床上爬起来,朝家的方向叩了三个响头,哭着喊了句:“妈,孩儿不孝!”

  印刷工人边印边哭

  “普天下的母亲都一样,她们一代一代地哺育后代,但子女长大成人后,她们却无声无息地离开了人世,给天下的孝子贤孙们留下了终身遗憾。”孙汉中记得,他的母亲最开心的就是看到儿女们一家家都过上了幸福生活,所以经常说“咱们都从糠箩跳到米箩里了”,于是孙汉中决定,为母亲也为自己写一本书,书名就叫《米箩集》。

  孙汉中说,在他看来,生与死,不仅仅是永恒的哲学问题,也是我们每个人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那些逝去的生命,留下了一幕幕精彩瞬间,一个个回味无穷的故事,一幅幅感人肺腑的画面。留下爱,留下深情又充满哲思的文字,更将生死感悟推向永恒。所以,在他的书中,不乏生活中的可爱场景,也不乏对一片云、一滴泪的顿悟。

  组稿、审稿、出版……九个月过去了,孙汉中的《米箩集》终于到了印刷阶段。那天,出版社的工作人员邀请孙汉中去看版,谁知刚踏进印刷间,孙汉中便被里面的场景惊呆了。每一名印刷工的手中都捧了本书在认真地阅读,有人边读边哭。“送我一本吧,我回去让我女儿看看。”“我想带回去给我的母亲。”一声声真诚的请求,让孙汉中颇感为难,因为他印这本书的初衷,纯粹是给自己留个纪念。“这种看透多是在走到生命尽头时的彻悟,是生命智慧的亮光,不是人人都能有福气领会的。”孙汉中说,一名印刷工人对他说的这句话,突然就让他有了活下去的勇气。

  他为下一部书向市民征稿

  “我相信大多数人要度过平凡的一生,既不光辉,也不耀眼,甚至痛苦多于幸福,而它却更真实,更让人流连。”靠着出书的这份执着,孙汉中已经奇迹般地“撑”过了9个月,他还想继续“撑”下去,因为他对这个世界还充满了留恋,所以孙汉中还想再出一本书,而第二本书,将由很多篇感人的市民来稿组成。为此,孙汉中拜托记者,为他的下一部书征稿。“如果你也有一个既平凡又伟大的母亲,如果你也有爱意浓浓的家庭温馨小事,都可以寄给我。”孙汉中的手机号码是13813804151,如果有想给他投稿的市民,可以给他发短信。

  通讯员 顾 强 本报记者 徐媛园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