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三聚氰胺”再次拨动了公众的神经:上海熊猫乳品有限公司因涉嫌生产、销售三聚氰胺超过国家标准的乳制品,被监管部门依法查处(本报1月1日9版曾作报道)。对于上海熊猫乳品问题的查处,早在2009年4月已经进行,但在之后长达8个月的时间内,一直处于对公众“保密”状态。
去年最后一天公开问题
2009年的最后一天,上海市食品安全联席会议办公室发布信息称,上海熊猫乳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乳制品中,有1个批次的中老年高钙奶粉、4个批次的奶粉和4个批次的含乳调味品“炼奶酱”三聚氰胺超标,该公司的食品卫生许可证、食品生产许可证和营业执照都已被吊销,公司法人代表、总经理及副总经理等3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起诉。
去年4月就已开始查处
另据报道,2009年4月29日,国家质检总局下发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等地质监局《关于上海质监局查处上海熊猫乳品有限公司违法生产伪劣乳制品情况的通报》(国质检执函【2009】201号,下称“《通报》”)。《通报》显示,上海市质监局在4月23日,发现了“上海熊猫乳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少数批次中老年高钙奶粉(标称生产日期2009年4月1日)、含乳调味品和原料中三聚氰胺含量超过临时管理限量值规定”。《通报》同时表示,上海质监局在当时随即按照市政府的指示会同有关部门对该企业全面进行检查,并发现了其使用回收的炼乳作为生产原料的恶劣情况。此后,上海市质监局已责令上海熊猫乳品停止生产,封存了所有的问题成品和原料,并组织力量查清问题成品流向、全力组织召回工作。
但直到8个月之后,2009年12月31日,上海市食品安全联席会议办公室才对公众公布了这一消息。一些行业内人士其实也在此前就知道了这一事件,但是被告知要“保密”,“不能说”。对于原因,有关方面仅表示,“目前乳业恢复形势很好”。据中新社
行业发展比百姓健康更重要?!
又是奶粉,又是三聚氰胺,又是隐瞒。上海熊猫奶粉事件,自然让人想到在2008年9月轰动全国的三鹿奶粉三聚氰胺超标事件。三鹿事件后,从制造有毒“蛋白粉”的“毒老大”,到三鹿公司董事长,所牵涉的人员均受到法律严厉制裁,甚至连国家质检总局局长也引咎辞职。
三鹿事件的影响不可谓不大,教训不可谓不深,但是这件事仅仅发生半年后,2009年4月,上海又发生了熊猫奶粉三聚氰胺超标事件,在国家质检总局通报查处情况后,上海市有关部门却仍然对公众“保密”。虽然上海市对企业责令停产,对问题奶粉进行召回,但是在老百姓不知情的情况下,已经买回家的奶粉就肯定仍然在食用。上海的这一“保密”令,必然会对老百姓的健康产生不利。
上海有关部门居然敢在三鹿事件后“保密”,他们的原因是,乳业恢复形势很好,不想又因为一个熊猫问题奶粉来损害乳业的发展。
到底是行业的发展重要,还是老百姓的健康重要?这是一个政府必须从根本上认识的问题。隐瞒问题只能让老百姓对产品产生不信任,更可能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高静
编后》》
顾客在选购奶粉。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