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家提出“教育均衡化发展”新战略,并提出“2012年义务教育区域内初步均衡、2020年区域内基本均衡”新目标,切实保障全体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权利。以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中学和南通中学为例,他们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中探索出联合办学和集团办学新模式、使教育均衡化新目标,通过联合办学和集团办学来彰显教育公平和实现教育效益最大化。
南通三中和南通中学都是历史名校,前者伴随着新中国的脚步与时俱进六十载,成为国家级示范重点高中、江苏省首批四星级普通高中。后者南通中学是一所具有百年文化底蕴的学校,被誉为“中华名校”。2007年两校实行联合办学,推进了区域性教育均衡化发展,办学质量实现新的突破与飞跃,走出一条“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打造品牌、全速发展”的特色办学之路。
当前,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联合办学与集团办学是教育改革的举措之一,也是部分地区寻求教育均衡化办学的主要趋势。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中学从2007年5月开始,实现从独立办学到联合办学的巨大转变,尔后,又以联合办学为基点走上集团化办学的发展轨道。笔者在工作中见证了学校联合办学的发展轨迹。本文以南通市第三中学办学改革为主线,介绍学校联合办学与集团化办学两种模式的成果。
发展——从独立办学到联合办学的尝试
上世纪九十年代,南通市第三中学(下文简称“三中”),由于地处城郊结合部,导致办学规模缩小和办学质量下滑。而江苏省南通中学(下文简称“通中”)由于处在南通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再加上学校一向以优异的办学质量、厚重的文化底蕴,理所当然成为南通教育的龙头。到2000年后,随着南通城市建设布局的东移和南下,三中也处在市中心位置,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区域优势,使学校走上办综合高中的特色发展道路。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示范综合高中、江苏省首批四星级普通高中。然而,荣誉与层次的提升并没有使生源发生根本改观,尤其是初中部生源问题尤为突出。而当时的通中初中部年年招生爆满,三中却无法与之抗衡,大部分生源不信任三中品牌,选择了外出就读。
学生外出就读不仅使施教区家庭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也带来了精神负担。尤其是学生选择外市县借读,使孩子的交通、食宿、课业监督等问题令家长担忧。有的家长认为,三中没有能力教育并留住好学生。面对如此窘境,2007年上半年三中对施教区的生源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结果显示:三中每年都要有1200名学生升入初中,如果年年有千余名生源流失,教育不公平问题将不断激化。
基于这种情况,2007年5月,江苏省南通市委、市政府作出决定,对市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教育布局进行重大调整——四星级的三中与被誉为“中华名校”、“人才摇篮”的通中实行联合办学,通中初中部取消民办,并入三中统一招生,初中部教师分三年全体移师三中任教。这是南通市“十一五”教育发展的一个战略决策,是优化区域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加快市直属学校布局调整的一个重大举措。联合办学后,两校相对独立,各校保持独立的法人地位,最大限度地整合两校资源,发挥最佳效益。尤其是“优势互补、人员互通、资源互享”的模式已成为政府和学校的共识,它为学校发展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2007年6月,三中初一年级迎来联合办学后的首次招生,累计招生1265人,创下历史最高水平。施教区内生源几乎没有流失,广大市民对三中重拾信心,他们认为,两校联合办学为市民办了一件大好事、大实事,每年让千余个家庭的孩子获得享受免费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此后两年的招生更是令人十分满意,甚至,许多施教区外的家庭也早早瞄准了三中,原有的教育不公平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义务教育回归公办本位,实现了更大范围的教育公平。
从2009年下半年起,南通市区取消了所有依托公办学校举办的民办初中,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可以说,三中和通中的联合办学所起的示范作用功不可没。
跨越——从联合办学到成功典范的探索
举措之一:依托名校,放大品牌。通中的教育品牌是联合办学成功的关键和活力源泉。“诚恒”校训是通中的旗帜与灵魂,也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百余年来塑造着一代代通中人。“积健为雄”是通中宝贵的精神财富和行动指南。“教研兼修”是通中先进的办学思想和人才辈出的奥秘所在。这种深厚的底蕴使数十位两院院士从通中走出,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在联合办学之初,通中对三中的帮助和支持是巨大的。校长、常务副校长等四位校级领导均来自通中,初中部则有通中大批教师加盟,三中的“肌体”迅速注入新鲜血液,理念、管理、教学、育人、后勤等各方面的改革力度,将透明的联合办学模式真实地展现给全社会,闪耀着通中教育品牌的“新三中教育”得到社会认可。众多学生梦想成真:在三中也同样接受到梦寐以求的通中品牌教育。
举措之二:优化管理,优势互补。新三中的办学成功首先得益于通中对三中的及时输出管理。管理一体化、科学化、精细化确保了品牌效应的彰显。例如,三中很早就开始关注人的多元智能,而且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成果丰富、深入人心。目前三中的管理制度是嫁接于通中但又充满三中底蕴的最优化制度。这些制度的形成就是输出、融合、反馈、民主与集中的过程。
制度融合是“资源互享,优势互补”的一种表现,它同样也对通中办学形成了良好作用,两校非物质资源也得到充分互享,优势互补。
举措之三:人员互通,人尽其才。通中向三中输出了管理,也输出了一支120人的精英队伍。目前三中的初中部已经以通中教师为主体,这在其它的学校联合体中是很少见的。同时,一大批三中的教学骨干也前往通中任教,体验新的教学环境,学习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部分三中的干部也到通中挂职锻炼,学习管理经验。
就三中而言,为了保持教师群体的和谐,保障群体的战斗力,就必须消除教师相互间的差异与隔阂。除了创设各种活动帮助教师增进彼此了解,学校还通过在待遇分配上消除身份差异的办法来避免人和人之间不该有的等级、尊卑差异。教师的收入除国家支付工资在原归属地领取外,与工作量和绩效挂钩的福利、考核奖励等都在任教地领取,校长带头垂范。目前,中学教师绩效工资已经兑现,教师工资由国家全部承担,发放标准统一。在这种有利形势下,“同工同酬”完全得到了保障,学校得以放开手脚推进师资流通,岗位改革,尊重人性,教师拥有了自择岗位的机会,确保了“人尽其才”。
举措之四:抓住关键,寻找突破。联办之初,学校就确定了迅速提升三中办学形象和内涵的突破口:狠抓教师、学生的常规管理。首先从作息、穿着、言行、礼仪等基本环节,严格要求,统一规范,潜移默化中改变了校园风气。然后学校又将重点转移到教学常规和学习常规管理,使学校自外而内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2007年学校政风、行风建设成效明显,迅速跃居到全市首位。
突破——从联合办学向集团化发展的创新
三中、通中的联合办学由政府牵头,在许许多多方面都具有共同性,这也是其它学校联合所不能比拟的。联合办学的成功已使社会满意、领导认可。因为,优质的教育资源有了巨大的需求力和驱动力。尤其是随着城市发展的加快,使城乡教育差异成为突出问题。2009年南通市崇川区学田中学在政府授权下与通中联合办学,学田中学是由南通市崇川区政府投资近3000万元打造的一流学校。虽然与通中联合办学,但人员调配和实际管理都由三中全权负责。目前三中初中部一个年级的师生都搬进这所崭新的校园。学田中学的办学性质和思路完全与三中本部保持一致,使一大批生源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去年6月,南通市教育局与港闸区人民政府又共同决定,区教育局与通中联合办学,创办一所全新的学校,校名定为南通市北城中学。该校法人代表仍由三中校长担任,所不同的是,教师主体来自港闸区的优秀骨干教师,三中帮助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久,在南通市新城区东部还将建起一所九年一贯制的义务教育学校(含小学),建设资金达2.4亿元,学校取名为崇川学校,初中部仍然与通中实施联合办学,实际运作由三中方面负责,于2010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
上述几所学校借助联合办学诞生了一个新的教育集团,名称取自通中“诚恒”校训,定为“诚恒教育集团”。其特色有以下几点。
特色之一:核心理念一元化。三中、通中联合办学以来,在结合“包容会通、敢为人先”的南通城市精神和融合通中“人品与学问同步卓越”办学思想的基础上,逐步明确了“选择教育”的办学思想和特色。其精髓为:“包容会通、自主选择、各尽其能、和谐发展”十六字方针。“包容会通、自主选择”所指向的根本是人,“以人为本”和“各尽其能、和谐发展”所指向的是一种追求。只有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以家长为本,才有办学的根基;只有引导学生在人品与学问上追求同步卓越,才可能使之健康成长;只有激励教师在师德与专业上追求同步卓越,才可能使之为人师表,成就事业。也只因如此,一个发展中的集团才能和谐。于是,“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理所当然应成为集团办学的核心理念。而这个核心理念在集团内部是一元化的。
特色之二:教学模式多样化。新集团中的三中高中部以三中原有高中师资为主体,融入部分通中骨干教师;初中部以通中初中教师和三中骨干教师为主体;学田中学教师主要为通中初中教师和部分三中教师;北城中学和崇川学校则基本以原有师资和招聘师资为主体,适当融入通中和三中的教师。各校师资和生源情况差异较大,我们不能苛求用一种教学模式去统领我们的课堂,而应该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目前,以三中为龙头已经开始了扎扎实实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它可以有利地为集团其它学校的课堂教学提供参照经验。
特色之三:常规管理标准化。所谓标准化并不是一致化,而是让所属集团内学校在呈现共性的同时保持个性,即无论走进哪一所校园,都给人以浓厚的教育氛围,无论走进哪所校园都具有独特的感受。
其中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标准化文明礼仪。目前,集团所属各个学校都把科学管理的一切因素纳入标准化方案体系,强调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在提出高要求的基础上,尊重各校历史和实际,一切以人为本,尊重师生个体。目前,三中和学田中学按照统一标准管理,已经形成较为科学的标准化管理体系。
特色之四:人员管理一体化。教育集团的形成,人员编制问题不再是制约人员流通的瓶颈。2009年随着绩效工资的实施,工资福利基本上统一,在总量不突破的前提下,完全可以在集团内部制定统一的绩效工资标准,有了这个标准,各校之间的人员互通已变得更容易。一方面可以优化人员资源配置,保证人尽其才,极大地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可以推动集团的人事制度改革,为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探索新路。目前,三中已拿出多个岗位供教职员工自由选择,为全方面打造教育品牌奠定人力基础。
特色之五:集团管理信息化。为解决集团规模扩大带来管理上的难题。集团除了组建相应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外,集团其它学校还新建了硬件上能完全满足信息化管理要求的网络信息系统。目前,这些信息化管理手段在三中、学田中学已经得到初步运用,学校网络系统、视频系统、广播系统已经趋向成熟。
特色之六:校区特色鲜明化。无论是企业还是学校,集团各校都应有鲜明的特色。从区域、学校特点以及生源来看,三中在接受“难忘教育”的同时,并自主从事“选择教育”的研究收到成效。北城中学由于务工者子女较多,许多学生缺少父母的关心,于是学校实施了“关爱教育”;崇川学校的小学部与“通师二附”联盟,因地制宜地实施了“情境教育”。这样,各个校区作为独立的法人体系又都有了自己独特的品牌,为使越来越多的学生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综上所述,基础教育联合办学或集团化办学形式繁多,有的是龙头学校兼并或联合卫星学校,以大带小。具体形式为“名校+新校”、“名校+民校”、“名校+弱校”等。而南通市第三中学经历的联合办学与集团化办学模式,是以政府推动为支撑,以解决教育公平问题为重点,实现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满足社会需要为根本宗旨,具有长期的公益性和稳定性。它的核心思想在于:通过联合(集团)办学迅速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与放大,是对科学发展观的积极践行,是政府兑现“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庄严承诺。
(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中学 朱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