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郑州确定不推行“运六歇一”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07日07:31  大河网-大河报

  

郑州确定不推行“运六歇一”
□记者乔伟辉文白周峰图

  核/心/提/示

  1月6日上午,9名驻郑的全国、我省、郑州市人大代表与郑州警方负责人一起走上街头,把脉郑州交通。

  当天,警方负责人对代表们明确表明,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机动车实行运六歇一”、“限制新车入户”等措施由于不符合法律规定和国家政策,基本不会实行。

  体验现场考察车被“挤进”BRT车道

  1月6日上午9点,9名人大代表从郑州市交警支队出发,到街头实地查验交通状况。刚出交警支队大门,看到代表们乘坐的中巴车前有警车开道,郑州市公安局长黄保卫、交警支队支队长常志军几乎同时称,不用警车开道。

  黄保卫说:“人大代表们来把脉交通,就应该看到正常的交通状况,警车一开道,一路畅通无阻,看到的交通就不是实际情况。”

  车行至未来路时,由于正常车道车辆较多,中巴车走进了BRT车道。这时,黄保卫再次批评司机,要求司机走正常车道。“只要不是办案,警车也不能搞特殊。我们整理特权车辆,要从自身做起。”常志军说。

  代表观点设置BRT专用道是败笔

  从昨天9点到11点,人大代表们相继赶往未来路、航海路、大学路、南三环、西三环、中原路与郑州市车管所进行了体验。

  在航海路上,看到BRT站台附近路口交通拥堵现象严重,代表们纷纷称,设置BRT专用道是败笔,市政建设存在值得商榷之处,“最明显的是农业路,本身道路不宽,不具备设置专用道的条件。现在的农业路,每到早晚高峰,基本上堵死”。

  在郑州市车管所的车管业务大厅内,看到排起长队的市民,有代表感叹:“像是在赶集!”

  据车管所工作人员介绍,去年郑州新车入户17.3万辆,创下历史新高。如果首尾相连,可从郑州排到北京,再拐回头排到石家庄。今年刚上班,新车入户继续保持强劲势头,1月5日当天,全市新车入户1562辆,刷新了单日历史纪录。

  目前郑州市机动车总数是136万辆,预计今年新车入户将突破20万辆。

  代表发言拥堵不是交警一家之责

  实地查验郑州市的交通状况后,全国人大代表毛杰说,目前郑州市区车多路少,本身路网结构不合理,又有多条道路施工,交通压力很大。在这种现实下,郑州警方一直在想办法,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努力解决交通拥堵,如交通事故快速理赔、花园路禁止左转、三环禁止货车通行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郑州市人大代表李刚说,郑州交通是一个经济发展、城市规划、交通管理等多种因素组成的系统工程,不能交通一拥堵,就把责任推给交警,郑州拥堵不是警方一家之责。他建议市政府成立由多个相关部门共同组成的专门机构治理交通。

  省人大代表蔡志强认为,特权车、公交车、出租车不守规矩是社会各界反映强烈的问题。既然短期内没有解堵的“特效药”,“警方应该加强对特权车、公交车、出租车的治理”。

  也有代表认为,要积极倡导文明出行和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文明交通意识要从娃娃抓起,应将交通安全教育课列入中小学校的正式课程,使中小学生交通管理法规宣传教育经常化和制度化。

  重要情报“运六歇一”不会推行

  昨天上午,去年年底郑州市拟推行的“机动车实行运六歇一,按尾号出行”的交通管理措施再次被人大代表提及,黄保卫明确表态:“警方实施任何措施,都会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因‘运六歇一’措施侵犯了车主的财产权,缺乏法律支撑,这项治堵措施目前无法实际操作执行。”

  针对机动车数量快速增长,有代表称,郑州可考虑学习外地经验,用经济杠杆调节入户新车数量,比如车牌拍卖等。常志军说,限制新车入户与国家发展汽车工业的大方针相悖,也不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好办法,郑州短期内不可能限制新车上牌。

  便民举措南阳路有望“机非”隔离

  据常志军介绍,根据郑州交通现状,警方正积极建议市政府打通经三路与北环交叉口,使市内车辆可通过经三路上北环快速出市区,减轻花园路交通压力。由于连霍高速公路在江山路上设立了开口,警方准备在南阳路上设置机非隔离护栏,增强南阳路的机动车通行能力,把南阳路打造成向北出郑州的主要道路,从而缓解花园路、文化路、中州大道的交通压力。

  另据交警支队科研所统计,郑州三环辅道利用率较低。警方拟将辅道设置成货车专用道,“一些必须入市,又办理了入市证的货车可以走辅道,从而将半封闭的主车道完全还给小型车”。

  昨天,多名人大代表认为,郑州设置BRT专用道是败笔。图为农业路空荡荡的BRT专用道和拥挤的普通车道。

  来源: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