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丽萍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第一天,我要看人,他们的善良、温厚与友谊使我的生活值得一过——海伦·凯勒这样安排她的“光明心愿”。
海伦说,第一天里,要凝望的第一个人是老师安妮·莎莉文,“希望从她的眼睛里看到使她在困难面前站得稳的坚强性格,看到她那经常向我流露的对全人类的同情。”
如果为“慈善”做一个注脚,“对全人类的同情”就是一种。年幼的海伦听不见看不见,莎莉文老师却能用“爱的教育”为一个盲童打开外面的世界。其实,“爱的教育”正是基于“对全人类的同情”。
阿拉巴马黑超合唱团的成员也说:假如能有一天光明,我们还将用它来演唱,而且是公益演唱,能做好事总是好的。
合唱团第一次来到中国大陆就在上海大剧院唱响了“慈善天籁”,“黑超”是美国福音灵歌音乐的代表组合,半数团员是盲人,自1939年成立以来,先后5次获得全美音乐最高奖项——格莱美大奖,并于2009年被格莱美基金会和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授予“终身成就奖”。
“黑超”的声音明亮、干净、醇厚、有力,那融合了福音灵歌、乡村音乐、爵士乐的歌唱让寒冷冬夜听了也要暖洋洋,上千观众被感染得情绪高涨,上海新年慈善音乐会也因此显得格外出挑——答谢过去一年热心慈善的各界人士,“黑超”演唱会显然是一次成功的慈善创意。
多元世界,慈善方式也日益多元。2008年上海“市民与慈善”大型调查表明,九成市民愿意“出钱”,四成市民愿意“出力”,这种状态与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相仿;而愿意“出钱又出力”的则呈现出鲜明的群体特征,即以18岁-34岁年轻人和专业人士为主。中国社会慈善事业尚在萌芽,慈善机构需要千方百计去激发公众的慈善热情,传播慈善理念,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慈善参与——正如莎莉文老师千方百计为海伦打开了外面的世界。
[本栏目内容上海电台在11时30分《990报刊文选》(中波990、调频93.4)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