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金克木有多少学问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08日03:00  正义网-检察日报

  前段时间,在三联书店看到一本《书读完了》的书,马上被吸引了。

  谁有这么大的口气,竟说自己把书读完了。

  怀着这样的好奇心,我马上翻阅起来,然后买回家。因此机缘,我认识了文化界已经逝去的老先生金克木。此后,我陆续购买了金克木所著的《游学生涯》、《金克木散文》、《咫尺天颜应对难》……越读越觉得有味,越读越喜欢这位老先生,恨不能把他从地底下请起来,淋漓尽致地痛侃一番。

  在文化界,金克木绝对是一位天马行空式的人物。他以“杂”家著称,掌握了英语、法语、德语、世界语、印地语和梵语等不知道多少种语言;他对儒家、佛家、道家均有长期的研究,精通梵学,对西方学问也如数家珍,什么伦理学、心理学、逻辑学乃至数学、物理、人类学等等都有独到的见解;更神的是,金克木最擅长将各种学问融通在一起,汪洋恣肆,蔚为大观。

  先看看他写的文章标题,什么“《春秋》数学·线性思维”,什么“《论语》‘子曰’析”、什么“公孙龙·名家·立体思维”,什么“《存在与虚无》·《逻辑哲学论》·《心经》”……更有《书读完了》、《倒读历史》等等。

  再去细读,举《传统思想文献寻根》一文分析,文章一开始本是讲“中国的文化之统”的,讲的内容从甲骨文、《周易》、《尚书》到现在的电灯、西服之类,意在说明“传统思想要古今互相印证”,并说:“今人思想可以凭言语行为推断,古人思想只有凭文献和文物。可以由今溯古,也可以由古见今,将古籍排个图式以见现代思想传统之根。”这样读下来,你已经领略了金克木文章的大信息量了,然后做好准备,这是一篇关于中国文化的大文章,要调动自己以往的文化底子,用心领会了。但不料,金克木在此极高明处仍要再拔一个尖,他并不满足于只就中国文化谈中国文化,而是巧妙地一转,称:“想看清自己的可以先对照别人的。有个参照系可以比较。那就先从国外当代思潮谈起。”他虽然说的是谈国外当代思潮,但免不了又从当代转到古代,谈到了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还谈到了毕达哥拉斯和勾股定理,谈到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并谈到了基督教神学和印度佛经……短短的文字中,你不晓得,这里面究竟会有多大的信息量,对读者的文化积累究竟有多大考验?

  一篇文章如此,许多文章均如此。读到尽兴处,你会不由自主地惊叹:天知道,这老头子究竟有多少学问?!

  金克木是学术界有名的“老顽童”,他喜欢用探秘的方式,用各种你所想不到的文体进行实验,解决世界上任何学问。按照他自己的表白,就是:“我有个毛病是好猜谜,好看侦探小说或推理小说。这都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我却并不讳言。宇宙、社会、人生都是些大谜语,其中有日出不穷的大小案件;如果没有猜谜和破案的兴趣,缺乏好奇心,那就一切索然无味了。”(《书读完了》)又说:“我幼年时到手的书都看,老来才明白这是对五花八门的世界发生好奇心。想通过书本进入一个又一个世界。几十年过去了,仍然觉得不得其门而入,却还是想由读书去读各种世界。”(《读书——读语言世界》)这种惊人而不竭的对知识与智慧的好奇心,使金克木直到老年仍思如泉涌,好文不断。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这样评价金克木:“像金先生那样博学的长者,并非绝无仅有;但像他那样保持童心,无所顾忌,探索不已的,可就难以寻觅了。以‘老顽童’的心态与姿态,挑战各种有形无形的权威——包括难以逾越的学科边界,实在是妙不可言。”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要把自己的兴趣和好奇心极大地激发起来,每个人都可以创造奇迹的。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