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西部大开发10周年 愈合伤口 迎接新生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15日07:35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田文生

  2009年12月18日,一个5.7斤重的女婴响亮的啼哭声,宣告了四川省地震灾后再生育的首例试管婴儿成功降生。

  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村民王树云、刘洪英在汶川特大地震中失去了19岁的儿子。由于王树云做过输精管粘堵绝育术,进行手术复通非常困难,通过试管婴儿技术,43岁的刘洪英重新成为幸福的母亲。

  和这个家庭一样,在地震中遭受重创的北川县正在愈合伤口,迎接新的生命。“一天一个样,三天大变样”,2.3万户受损农房的维修加固任务已经完成,绝大部分需重建农房的农户已住进永久性住房;在北川新县城,山东省援建的首批40万平方米安居房已全部封顶,进入装修装饰阶段;北川中学宿舍楼已封顶,教学楼、实验楼主体工程已完成过半,将确保今年秋季学生入校开学。

  备受关注的北川新县城建设工作正如火如荼地推进。将来,这里将成为川西旅游服务基地、绵阳西部产业基地和现代化的羌族文化城。

  目前,已有24家企业进入北川工业园区,7家条件成熟的企业已开工建设;将来,将实现年产值超过100亿元。当地计划推行山地农业,独树一帜,开发生长在海拔1400米以上的农产品。

  北川县县长经大中表示,北川县有信心在灾后重建城乡统筹发展方面取得突破。往后,该县城镇化率有望达到50%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顽强走向新生的北川是灾区灾后重建的一个缩影。大地震后,四川取得了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灾区基本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已达到灾前水平,创造出在自然巨灾面前“没发生饥荒、没出现流民、没暴发疫情、没社会动荡”的救灾史奇迹。这与外部大力支持密切相关,而灾区在西部大开发10年来积累的巨大物质基础,也是不可或缺的内因。

  四川省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魏宏说,近10年来,四川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这一重大的历史机遇,重点做好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结构调整、科教兴川、改革开放“五篇文章”,全省生产总值从2000年的3928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12506亿元,在西部率先突破了万亿元大关。“可以说,这10年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10年。”

  四川人民可以随时随地感受到西部大开发10年来的巨大变化:

  一度曾“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如今已不再被人视为畏途——四川已建成15条进出川通道,其中铁路7条、高速公路7条、水运航道1条,全省各种运输线路总里程达到23.1万公里,比2000年年底翻了一番以上;成都双流机场将成为全国第四个、西部第一个双跑道机场。

  西部大开发以来,四川省投入各类扶贫资金超过1000亿元,解决了142.5万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按照西部大开发的要求,四川省在全国率先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近10年来,全省森林覆盖率超过三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正在形成。

  四川省现有在校普通本(专)科学生157万人,是2000年的6倍。

  近10年来,四川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济贸易关系,有8个国家在川设立了领事机构,全球500家最大跨国公司中已有145家在四川设立公司或办事处,累计实际利用外资约130亿美元。

  在四川,西部大开发10年来最大的变化在于:10年的成功实践,让人们有了通过机制创新促进发展的新的信心和勇气。

  成都市锦江区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和乡村旅游,成功打造出“五朵金花”,使乡村成为闻名遐迩的风景旅游胜地,探索出一条农村土地不征用、不拆迁,农民不失地、不失业、不失利,农民就地变市民,农村就地变新城的道路。

  如今,当地已开始探索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新路子,深入推进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其核心思想是:推进土地流转,让农村生产要素流动起来,土地由此实现了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农村经济组织化、土地利用集约化、农民居住社区化、农民收入多元化、城乡经济社会管理一体化。

  锦江区三圣街道办事处副书记冉卫说,通过这一系列创举,过去居住在茅草屋的当地农民,成为乡村别墅的主人,农民通过农用地租金、农民房屋出租、集体经济、产业转移后的工资等途径,逐步走向富裕,纯收入由3000余元/年发展到2008年的 10349元/年。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