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蔡锷与时务学堂

  源于“识时务者为俊杰”的时务学堂位于长沙市中山西路三贵街口,校舍是清嘉庆皇帝大学士刘权之的住所。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高等学府,比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还早办一年。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蔡锷少年时代曾在这里就读。

  蔡锷(1882-1916),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邵阳人。1897年冬,15岁的蔡锷步行350华里,从邵阳来到长沙,报考时务学堂。蔡锷以第三名被录取,是第一班40名学生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天资聪慧、学习勤奋的蔡锷立志“当学万人敌,不应于毛锥中讨生活”,透露了他“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想法。对于这位从小就有大志的学生,该学堂中文总教习梁启超甚为器重,勤加扶掖点拨,师生之间建立了历久弥坚、终身不渝的深厚感情。

  1900年秋,蔡锷参加唐才常组织的自立军,在武汉举行反清起义,失败后将原名“艮寅”改为“锷”,表示投笔从戎“流血救民”的决心。随后去日本,入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军事,曾参与组织“拒俄义勇队”。1905年春,蔡锷从日本回国,应湖南巡抚端方聘请,为湖南新军教练处帮办,教练新军。一日,23岁的蔡锷登岳麓山,赋诗一首:“苍苍云树直参天,万水千山拜眼前;环顾中原谁是主,从容骑马上峰颠。”诗中充满了对时局的忧虑,也流露了他矢志革命的豪情。

  1911年初,蔡锷奉调云南,任新军第十九镇三十七协协统(旅长)。10月30日与革命党人李根源等在昆明领导新军响应武昌起义,蔡锷被推选为临时革命军总司令。旋成立云南军政府,蔡任都督。

  1915年,袁世凯酝酿复辟帝制,自称皇帝。蔡锷气愤已极,他决心以武力“为四万万人争人格”。于是他表面上装出毫不关心政治的样子,常去北京八大胡同,与名妓小凤仙厮混,暗中却多次潜伏天津,与老师梁启超商量讨袁计划,并初步拟定赴云南发动武装起义。是年11月,蔡锷冒着巨大的危险,从北京辗转回到昆明,组织云南军队发动了护国起义。他不顾重病缠身,亲任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率领七千滇军健儿出征川南,打得北洋逆旅丢盔弃甲,损兵折将,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

  蔡锷因艰苦作战,积劳成疾,于1916年11月8日,在日本福冈医院逝世,为捍卫民国献出了他年仅34岁的生命。

  1917年4月12日,蔡公魂归故里,国民政府在长沙岳麓山为他举行国葬。蔡公成为民国历史上的“国葬第一人”。

  蔡锷逝世后第六年,即1922年8月22日,梁启超应邀来湘讲学,专程寻找当年时务学堂旧址(辛亥革命后,该处已成泰豫旅馆),观看了当年的校舍,回忆了学堂的教学生活。当梁启超走到蔡锷当年的寝室前,伫立良久,感慨万千,不禁泪水纵横,挥笔写下了“时务学堂故址”几个大字。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