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谷歌的迷雾你别猜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21日12:24  国际先驱导报

  

谷歌的迷雾你别猜

  鲜花送谷歌,含义各不同。

  政治的棋子?口水的狂欢?欲擒故纵的推诿?道德制高点的抢占?还是一时冲动自寻尴尬?短短七天内,谷歌中国的退出风波以及由此引发的众声喧哗,成为2010年初最难琢磨的一个命题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晓德发自北京 1月20日,一场寒流袭击京城。

  位于北京清华科技园的谷歌中国总部,仍吸引了不少人围观。他们中,有来自不同国家的记者、网民、IT观察人士,也有出租车司机和清扫卫生的阿姨。

  这样的局面已经持续了整整一周。

  期间,北京的室外温度剧烈波动,从零下12度到零上4度,如今再次急转直下,达到零下10度。看上去,温度的变化似乎与谷歌大楼内的管理者和远在大洋彼岸的决策者们颇为搭调:退出中国——爱中国和中国人民——留在中国。

  这家具有颠覆游戏规则喜好的互联网公司,这一次,却被自己所颠覆。

  引爆

  导火索由一篇博文点燃。

  北京时间1月13日凌晨(美国当地时间1月12日15时),谷歌高级副总裁和首席法律顾问大卫·多姆德在谷歌官方博客上发表声明,透露谷歌中国“遭受了重大网络袭击”,同时“对同意审查部分搜索结果感到不舒服”,“我们认识到,这很可能意味着公司将不得不关闭Google.cn,以及我们在中国的办公室。”

  退出中国?继“版权门”风波之后,谷歌在2010年伊始再次投入一枚重磅炸弹。每年进出中国的外国公司无数,但像谷歌这样如此高调地宣布退出,还是相当罕见。有外媒因此指出,谷歌的这一惊人姿态,标志着与中国的关系陷入了低谷。

  而在迅速博得舆论关注的同时,也正是从该项声明发布之日起,谷歌中国就一直陷入被动状态——如果这种局面并非谷歌想要的话。

  随后的几天,各种传言一度五花八门。13日当天,即有消息称,谷歌中国员工补偿方案已经出炉,猎头公司表示部分谷歌员工已准备跳槽。14日,谷歌中国网站的Logo变成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再见中国”还是“讽刺中国保守残缺”的解读同时出现。15日,有媒体称谷歌与中国有关部门的谈判破裂,谷歌中国已经关闭。此后,有报道披露,谷歌的“劲敌”正虎视眈眈,准备挖角。

  退还是不退?在中国IT人士唐骏看来早已不是问题。

  “谷歌不会走!大家担心的事不会发生的,凭我对外企的了解,他们就是想用来谈条件。”曾担任过微软中国区总裁的唐骏,成为谷歌事件中业内最权威的声音。多家媒体引用他在微博中的发言,称如果谷歌退出中国,“将是他们作出的历史上最蠢的决定,放弃中国等于放弃半个未来世界!”因为2009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达3.84亿,超过其他任何一个国家,其中的商业利益之庞大可想而知。

  但谷歌真的看不到这一点吗?

  喧嚣

  “这并不是一个商业决策。”

  1月15日,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接受美国《新闻周刊》专访,在表达“我们爱中国和中国人民”之后,又解释称,“如果从商业上考虑的话,毫无疑问我们将继续留在中国市场。这是一个价值观的决策。我们试图从全球视角来追问,怎样做才能最好。”

  而来自白宫的身影,则为施密特的此番言论做了最好的背书。

  谷歌“退出”宣言发布翌日(14日),白宫发言人吉布斯就公开表示,“支持谷歌的行动”,并强调奥巴马“也强烈支持”谷歌的立场。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更是发表声明称,谷歌的声明给企业界和各国政府树立了榜样。

  道德制高点的位置,就这样被谷歌轻易占领。遭受“中国网络攻击”和“反对审查搜索结果”,成为制高点上的两柄利剑。正在檀香山的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也隔空向中国喊话:“谷歌已向我们汇报了有关情况,其中包含非常值得关注的严重问题,我们希望能从中国政府那里得到解释。”而在此前,希拉里刚刚会见了谷歌和Twitter等公司高管。

  一些人权活动人士也加入进来。人权观察发表声明,称谷歌的决定彰显出言论自由和网络隐私权的重要性。

  事件发展至此,已经完成了由商业公司的经营决策向政治议题的演变。

  耐人寻味的是,15日,面对屡屡被问及的谷歌退出一事,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的表态则是:美国政府将不参与谷歌公司与中国政府的谈判,美国政府把美国公司同中国的谈判看作商业事务。18日,洪博培再次向本报表态,称谷歌自己应该可以解决问题,不需要美国政府介入。

  美国政府前后矛盾的信息,令这场准政治盛宴亦如雾里看花。

  并不是所有的西方人都支持谷歌的决定。英国《金融时报》以“叫板中国,谷歌形单影只”为题,引述红点创投公司联合创始人Geoff Yang的话称,“很难把我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强加给一个发展状态不同的国家。”“对中国人来说,面子非常重要。”惠普和微软首席执行官也都强调,不支持谷歌退出中国。“每一家大型机构都不断遭到黑客入侵,我认为这不意味着互联网安全环境发生了根本转变。”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说。

  纷争

  更大的争吵声,来自中国网络。

  谷歌退出中国的消息传来,中国互联网上立刻一片沸腾。

  从13日起,三三两两的网民,开始向谷歌中国总部大楼聚集。他们手捧鲜花,带着打印或手写的书信、口号,如同朝觐的义士。“我一直使用Gmail信箱,所以感谢谷歌。”献花的网民告诉前来采访的记者,自己有点悲伤。在谷歌中国大楼前,一批鲜花被清理后,又一批鲜花被依次摆上。

  一张写有“谷歌,纯爷们!”的卡片,在鲜花丛中格外显眼,成为众多记者拍照的素材。而仅仅几天后,几乎同样是那个位置,“纯爷们”的鼓励却被另外一张“美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的宣传画所替代。还有的网友将谷歌言退与陈冠希当年退出香港娱乐圈相提并论,“谷歌,你可别学冠西哥哥,宣言完后,又厚着脸皮要复出。”

  支持谷歌和反对谷歌的两大阵营,就这样壁垒分明,“阴谋论”和“价值观至上”者各成一派。有人表示,“如果真想让中国互联网回到旧石器时代,你就骂谷歌吧。”另一派网友则认为,“一切行为的前提都是利益。”

  战火还延烧到了对传统媒体评论角度的质疑。

  1月15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发表署名评论:谷歌到底想干什么?质疑谷歌退出的动机,称“(谷歌)现在的架势让人看不懂了。它向中国提出了政治要求,而这种事情通常是大的商业公司极力避免的”。文章发表后,开心网等多个网站开始转载另一篇网友帖子:金灿荣到底想干什么?

  同样,此前一天,凤凰卫视主持人阮次山在节目中表示,谷歌其实是在利用以退为进策略掩饰商业失败。这个观点随即也遭遇网民的激烈质疑。

  但到了1月19日,事态却发出了某种转变。

  当天,谷歌公司表示在中国的业务恢复正常运转,谷歌中国职员已经回到工作岗位,一切业务正常运行。这被认为是“谷歌退出计划”夭折的终结,一些网民的心态随之发生逆转。

  “本来很同情谷歌,现在不支持它了。”不止一个网民在互联网上表达着这样的感叹。还有的支持谷歌者,则依然低调地强调,“谷歌是令人尊敬的公司。”

  而那些先前的“倒谷派”则开始了狂欢:“谷歌水土不服,这不是别人的错,是自己适应性太差,说白了就像一个娇生惯养的孩子不会处事一样。”“你们都被谷歌玩了,谷歌不走了,媒体只是它的工具而已。”

  震荡

  专栏作家徐达内几天来一直关注着谷歌退出事件中中国媒体的表现。在他的观察中,谷歌事件没有被列入中国门户网站前三条新闻位置是个意外,传统纸媒对此事报道的参与热情也很令人意外。

  事实上,早在1月13日下午,北京《法制晚报》就在头版刊发了记者拍摄的谷歌中国总部大幅照片。此后,《北京晚报》、南京《东方卫报》、西安《华商报》以及包括中央和各地官方媒体纷纷跟进报道,其中的声音也相当多元。

  值得一提的是,事发当天,新华社就发表文章,引述国新办高级官员的采访称,中国有关部门正针对谷歌宣布或退出中国的声明搜集更多的信息。

  更多的媒体则开始质疑谷歌的退出动机。14日,上海《文汇报》发表时评,直言谷歌高调宣布退出中国想吓唬谁?认为谷歌声明“和英国政府就中国处决外籍毒贩阿克毛一事大动肝火没有实质性的区别”,文章称,如果这是谈判的策略,那么这无疑是一种糟糕的策略;如果这是一种认真的战略决策,那么这无疑是一个令人遗憾而失望的、没有远见的决策;如果这最终变成了一种事实,那么只能遗憾地说,再见,谷歌。

  1月18日的英文《中国日报》则刊发日本媒体研究教授的评论,题为“拆穿谷歌公司‘不作恶’的虚伪”。“不作恶”,是谷歌一贯推崇的信条。《中国日报》的文章充满了浓厚的感情色彩:“如果谷歌真能把这场丑剧演到底,那么又将为世界留下一则美国虚伪狂妄的帝国主义行径落败的史实。”

  与中国媒体相比,外国媒体的视野更多地投向了商业之外。

  路透社将目光聚焦在一些人权活动者的反应上,称他们“为谷歌叫好”。美国《华尔街日报》也连续跟踪谷歌事件进展,其1月18日中文网站文章的标题是:“白宫力挺谷歌,中国捍卫网络政策”。1月14日的英国《金融时报》则发表社评,称“如果谷歌能够坚持自己的声明,纵使被逐出中国,它的立场仍然意义重大。”

  只是结果看上去却未如《金融时报》所愿,因为不仅谷歌没有被驱逐,而且它自己最后还选择留了下来。

  迷局

  谷歌为什么不走了?截至本报发稿时止,并没有看到谷歌的正面回应。

  英雄?欲擒故纵?还是政治棋子?坊间依然在众说纷纭。

  唐骏预言对了谷歌退出事件的结局,中国互联网协会交流与发展中心主任胡延平却早在去年10月就预料到了谷歌张罗退出的开始。在当时的新浪微博中,胡延平表示,谷歌将撤走在中国境内的全部服务器。

  事实上,这不是谷歌第一次欲退出中国。2006年,谷歌中国被曝没有ICP牌照,属于非法经营,其时曾传出可能退出中国的消息。2009年9月,谷歌前任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离职,一众干将随之出走,谷歌退出中国说再次盛行一时。

  这一次,对于外界猜测“事先就知情”的消息,李开复在微博上回复得相当艺术:在明知道船即将要下沉的时候,一个船长是绝对不会逃避责任的(A captain would never run away from his duty, if he knew the ship was sinking.)。

  1月19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第二次就谷歌退出一事作出回应,称外企在华应遵守中国法律法规,尊重公众利益和文化传统,承担相应社会责任,谷歌也不例外。

  此前一天,熟悉内情的人士告诉路透社,谷歌公司正在调查是否有公司内鬼参与对谷歌的网络攻击,“遭到黑客网络攻击”曾是其宣布考虑退出中国的原因之一。而有分析认为,谷歌调查内部员工“是在找台阶下”,“是危机公关的一种方式”。

  2008年4月,谷歌还曾高调表示,希望五年内领军中国互联网市场。然而事实却是,一年多来,谷歌在中国的经营业绩并不突出。2009年第三季度,谷歌的市场份额为31.3%,百度为63.9%。

  那么,谷歌真的如唐骏所说是在“发泄不满”,“要挑战一个国家的法规”吗?抑或仅仅是如某些媒体猜测的那样,在百度出尽风头后希望中国大众多关注一下自己?

  “我感觉谷歌肯定有难言之隐,否则,一个成熟的企业不会如此草率地决定,然后又出尔反尔。”一位网友这样说。而对于“退出中国是否能证明谷歌高尚”,天涯网友“海华3”则表示,谷歌只是个商人,“在商言商,如果能垄断中国市场,谷歌是绝对不会退出的,难道没有退出的微软就下贱吗?”

  只是,这喧嚣七日谷歌究竟所为何来?一时冲动判断失误,抑或真的另有隐情?至少目前的当下,仍然迷雾重重。

  谷歌七日

  1月13日,北京时间凌晨,谷歌高级副总裁博客撰文,考虑关闭谷歌中国办事处。

  1月13日,雅虎在美国《华尔街日报》发表声明,表示与谷歌立场一致。

  1月13日,谷歌中国办事处门前开始有网友献花。

  1月13日,希拉里发表声明,强调已经听取过谷歌对相关事态的简报,美方正等待中国政府说明。

  1月13日,中国国新办发言人表示,正在对谷歌退出事件搜集相关信息。

  1月14日,美国微软公司和惠普公司表示不支持谷歌退出中国。

  1月14日,白宫发言人表示“支持谷歌的行动”。

  1月14日,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发表声明,称赞谷歌评估中国业务的举措给其他企业作出表率。

  1月14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国的互联网是开放的,中国欢迎国际互联网企业在中国依法开展业务。

  1月15日,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称,美国政府不会参与谷歌与中国政府的谈判。

  1月15日,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姚坚表态,称商务部未接到有关谷歌撤回在华投资或撤出中国市场的报告。

  1月15日,谷歌CEO施密特表示不排除谷歌继续留在中国的可能。

  1月16日,运营雅虎在华业务的阿里巴巴集团发表声明,指责雅虎对谷歌事件表态“过于草率”。

  1月18日,谷歌否认已决定关闭其在中国的办事处。

  1月19日,谷歌中国博客上刊发谷歌全球副总裁刘允和谷歌中国工程研究总经理杨文洛署名的文章,表示谷歌中国的员工仍在一如既往地努力向用户和合作伙伴提供最好的产品和服务。

  1月19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第二次表态,称外企在华应遵守中国法律法规,尊重公众利益和文化传统,承担相应社会责任。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