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原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广播电台发射台旧址有望成为“国宝”,它已申报国家文物局第七批文保单位。这个据称“当年连延安也能听见的声音”发源地在哪里?昨天下午,记者带着好奇心前往“国宝”旧址、南京江东北路33号作了一番探访。
旧址如今收集全省电台发射资料
一群苍老的白杨树,一座民国的建筑房,两座125米的发射铁塔,一扇紧锁的铁栅栏门,这就是原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发射台旧址了。在“冷酷”的铁栅栏外,却是一片热闹繁忙景象。小饭馆、生活日用品店、水果摊……拥挤在这条200米长的小巷里。
记者昨天几经波折在江东北路33号所在的小巷里终于找到了“发射台”,还没来得及四处环顾,就遭到电台门卫的阻拦。“不好意思,这里禁止外单位人员入内。”在铁栅栏外,记者看到了那两座竖立在建筑屋后的发射铁塔。几位住在附近的居民都说自己是外地来宁人员,不知这里竟有原国民党时期的广播电台,听记者一说,他们大呼“太新鲜了”!旁边一个开五金电器小店的小徐告诉记者:他去年搬来,是因为这边房屋很旧,租金也便宜,这里房主多半都搬到市区去了。
电台安保科颜主任很为难地对记者说:我们没权利让你进去。电台戒备森严,铁栅栏门只是第一道关,里面还有许多安保人员,即使门卫放你进去,后面关卡还有很多。站在铁栅栏门外,记者看到,这座民国建筑已因岁月流逝而失去原先的光彩,拱门上的红漆掉落得差不多了,颜色却依稀尚在,很多窗子的玻璃也破碎了。“这座建筑年代已久,文物保护单位的人上次检查时却表示‘不属危房’,说现在还不需要修缮。不让外人随便进来,是因为里面的文物一点都不能动。”在电台旧址的该建筑后面,记者隐约见到一座凸起的现代小楼,据介绍,这是现在发射台工作人员的办公楼。“民国时期的电台发射仪器早已废旧,这是1986年建的办公楼,当时还引进了一些新仪器和设备。”颜主任告诉记者,楼内有3层,共有30多个工作人员,现在他们的职责是收集全省电台发射资料。
当年曾直播孙中山“奉安大典”
“对于重大的政治活动,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都会长时间播出。”为记者引路的南京本地人王老,已78岁了,他说自己当年就住在这个发射台边上,他小时候对国事的了解,都是通过收听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了解到的。记者随后查阅资料证实了王老的说法。1929年5月,孙中山先生的灵柩从北京运来南京,在举行“奉安大典”期间,该电台除了在广播中宣传,还在迎灵宣传列车上装置了播音设施,沿途在各站宣传、播放哀乐,宣传孙中山先生的事迹,宣讲“三民主义”。1931年,“九·一八”事件后,该电台曾邀请一些国民党的爱国将领宣传抗日,鼓励全民抗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爱国将领冯玉祥还曾多次到该电台作广播讲话,呼吁全民团结起来抗日。1948年3月,国民党召开首届国民大会,4月19日举行总统大选,电台也进行了实况转播。
实习生 任素梅 记者 董婉愉
>>>链接
该电台原先全称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广播无线电台”。1927年4月,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国民党领袖深感“主义急于灌输,宣传刻不容缓”。1928年2月,陈果夫等人提议设立广播电台,获得通过。1928年8月1日开始播音,是国民党主要宣传工具之一。1936年4月20日起,国民党当局规定,全国各广播电台每日均须转播该台晚间约1小时的新闻﹑演讲和娱乐节目(星期日除外)。1937年11月,日本侵略军进犯南京时电台被迫内迁,翌年3月在重庆恢复播音。抗战胜利后,电台1946年5月随国民党政府迁回南京。1948年冬部分设备开始拆迁台湾。1949年4月改在台湾播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