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什么是世界现代田园城市?

  两个并不太新鲜的词语,在2010年初成都“两会”的会场内外显得格外响亮:“世界眼光”和“城市远见”;两个大家热议的词语,源自一个共同的城市梦想: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

  站在历史机遇的交会点,第一次站在与东部城市同一起跑线,成都将迈出新的步伐,这一次我们起步跨越的高度和速度至关重要。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鉴古知今,当下的成都更需要世界眼光为城市发展前瞻。

  画一个人,重在传神;描绘城市发展新蓝图,关键在抓住城市特质。有人说,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不是田园风景画,而是一个纵横捭阖的长远发展规划,需要综合配套的累进和跃升,蕴含内容丰富的产业转型和富民课题。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核心内涵究竟是什么?包含哪些基本要素?实现的路径是什么?要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成都基础如何、优势何在?逐梦新征程,会场内外精彩观点不断,热议就此展开。从今天起本报将连续为你深度解读,敬请关注。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核心思想

  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

  自然之美

  水清洁、无烟尘、空气清新、田野与城市相融。

  社会公正

  社会机遇平等、充分就业等。

  城乡一体

  城市繁荣与乡村发展互动取代城乡分离。

  主持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对城市发展要追求“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具体到今日成都之实际,这一核心思想体现在哪些方面,奔向理想,我们还需从哪些方面继续努力?

  市委党校副校长邵昱教授:田园城市理论认为,城市、农村以及城市—农村的三种生活形态犹如三块磁铁,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协调一致地发展。这一兼具城乡优点、推崇城乡一体发展的理想形态,生动诠释了城乡统筹、区域平衡、社会和谐、生态文明的科学发展理念。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今天,倡导建设新型田园城市,是具有全球视野的科学发展趋势,体现了城乡一体化、新型城市化和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

  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是首先在全域成都范围内构建现代城市和现代农村和谐相融,其次随着成都经济区区域一体化,整个区域将会成为一个超大型、田园式的城市群。在建设过程中,田园城市的思想将体现在城镇规模、功能布局、人口密度、城乡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具体城市设计中,体现在城市建筑风貌、生态建设、自然景观、历史文化等城市特色和品质塑造,形成城与乡有序交融、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蓝图。成都确立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目标,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历史性选择。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旅游学院教授谢元鲁: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必须在友好型的生态环境中得到体现。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无不是城市即为田园,田园即为城市;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必须在城市绿色型、低碳型产业中得到体现,第一、二产业形态是无污染和低碳型的,传统工业比重下降,现代农业与服务业比重上升;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必须在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风貌中得到体现,如住房、医疗、教育、交通、服务等,城乡居民应该享有同等的服务。

  省级机关党校副校长吴兆华教授:田园城市是城乡一体化的城市。城市人口要疏散,不能一层又一层摊大饼,应该在大城市周围建设一些新城镇,在广大农村完善各种必要的基础设施条件。要避免城乡分割、城乡脱离,使城市与农村、工业生产与农业生产相协调。其中的重点、难点是如何既打造城市这个现代产业载体、金融中心等现代服务业,又做到无污染、空气好、风景美;既为大众提供许多就业机会,同时不至于因为人口多而过分拥堵,城市居民、农村居民都有机会就业。城乡一体,大城市带中小城镇。大城市是“园在城中”,二三圈的城镇是“城在园中”,广大农村是“人在园中”。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四个基本要素

  世界级、现代化、超大型、田园城市

  世界级

  在建成国家重要中心城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为国际性的区域枢纽和中心城市。

  现代化

  形成辐射带动西部乃至全国,进而融入世界的市域现代产业体系。

  超大型

  形成城乡一体、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的城乡空间布局。

  田园城市

  现代城市与现代农村和谐相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

  “世界级”的空间布局

  主持人:按照现在一般的世界城市等级划分标准,可以分为三个级别,成都现在还没在里边。我们制定了怎样的顶层战略规划,引导成都向着“世界级”的目标一步步迈进?

  市规划局总规划师赵钢:对多数人而言,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是个较为抽象的名词,《成都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对此做出了具体的注脚,那就是“在空间形态上,形成城乡一体、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的新型城乡形态格局”。作为实现目标的顶层规划,它不仅将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总体目标具体化,还提出了实现总体目标的途径、方法和措施。产业、交通、生态、区域合作四个“着力点”,占据了其中的重要篇幅。

  产业是发展的原动力。按照“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成为现代高端产业聚集区”的目标,现有的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需要适度调整,让“核心竞争力”更为清晰和明确。交通上重点打造航空和铁路枢纽,西进东联,将成都构筑成为内陆国际交通枢纽。“山”、“水”、“田”、“林”是成都优质的生态本底,是实现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重要基础和资源。此外,区域合作的步伐在今年会迈得更快。我市已和德阳、绵阳签署合作协议,今年将完成成德绵区域合作规划;与资阳在现有开展的项目合作基础上,今年将展开战略规划合作;同时还将加快推进“成雅”、“成眉”区域合作。

  延伸

  1月31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今年第四次专题新闻发布会,通报新出炉的《成都市产业功能区规划》,这是目前成都围绕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编制完成的第一个相关规划。规划完成了全新的符合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战略目标的产业功能区布局规划,划定了4个总体功能区、13个市管产业功能区和19个区(市)县管产业功能区。

  新规划有了一个更宽阔的视野,把成都放在了世界产业体系和世界城市体系这样一个大的体系里面去审视,并最终确定成都的产业定位和要重点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功能。同时,规划着眼更长远,以前的规划时限最长也就是二十年,而新规划把时间放长到了三十到五十年,就是为了避免产业定位、城市定位过于短期、过于局限。新规划的空间范围更广阔,以前规划“全域成都”是在成都市域的12390平方公里范围以内进行规划,而新规划把范围放在了“成都经济区”以及“成渝经济区”这样一个广阔的空间里去安排、考虑产业布局以及城镇体系的布局。实现发展目标所确定的道路更科学,在充分分析国内外先进城市、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成都市的具体实际,跳出了传统的梯次发展、渐进发展的路径,提出了跨越式发展的理念,在产业定位上直奔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

  “现代化”的产业支撑

  主持人:全球化、信息化的背景让成都有可能打破三次产业顺次发展、产业梯度转移的传统发展模式,实现跨越式发展。顺应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目标定位,成都将通过哪些举措来实现产业体系的“现代化”?

  市人大代表、市经委主任何礼: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现代”,就是要形成以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为核心、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强大的现代制造业和现代农业为基础的市域现代产业体系,辐射带动西部乃至全国,进而融入世界。我认为,要实现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宏伟目标,必须以强大的现代产业体系为支撑。成都下一步经济的发展重点可以用两个词加以概括:新兴和高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迎头赶上,同时对传统产业实施技改,促使提档升级实现高端化。具体来说,就是谋求产业高端化,高端产业聚集化,努力构建以总部经济为核心、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基础,适应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要求的强大现代工业产业体系。

  成都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定位必然对我们产业的发展要求更高。这样的定位要求我们的产业要加快向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转型升级,不但要发展电子信息、汽车等重点产业的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还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一些新兴产业上,成都和沿海发达地区大致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成都目前正在大力实施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战略,比如我市正抓紧推进包括太阳能发电、电动汽车、LED照明等在内的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以及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产业的发展,目的就是要构筑一个适应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要求的强大现代工业产业体系。

  延伸

  从“项目年”,“加快产业发展年”,“三新突破年”,到“扩大开放年”,成都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追赶跨越的坚实基础。139家世界500强企业相继扎根,成都荣登“中国大陆最具软实力城市”;从园区经济蓬勃发展,“一区一主业”的规划布局,到“产业功能区”的深刻调整,成都致力培育的协调发展的产业优势,正像磁石般吸引着全球产业精英竞相汇集。

  关于今年经济工作的具体安排,成都将“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推进经济跨越式发展”,具体做法包括“优化提升经济结构,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完善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发展政策,加大政府引导扶持资金投入,加快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积极申报国家低碳经济城市”。为推动现代产业突破发展,成都正加大对三次产业的协调推进力度,从几个具体目标可见一斑:打造电子信息、汽车等千亿产业集群,争取设立成都股权交易所和特色农产品大宗商品交易区,争创国家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城市,推进100万亩优质高效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

  “超大型”的发展规模

  主持人:全域成都现在有1300万人口,但是我们现在提出了建设超大型的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按照省里初步确定的“5+11”都市圈考虑,这个区域将是3900万人。对于“超大型”,你是如何理解的?

  市发改委负责人:按照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要求,将把成都放在成都经济区、成渝经济区的范围内去谋划其功能及定位,明确区域合作的重点及方向,不断拓宽区域合作范围和领域。要促进成都经济区内产业优势互补、错位竞争、联动发展。要通过建立完善成都经济区区域合作机制,在现有合作基础上,在成都经济区范围内,以基础设施共建、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及环境协调为先导,通过全面规划、重点突破,不断深化合作程度、拓宽合作领域,逐步实现城镇功能、基础设施、产业布局、产业协作、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及要素市场的合作发展,建立健全区域合作决策机制、推进机制、协调机制、信息交流机制、咨询评估机制和项目督查机制。

  市人大代表、市劳动保障局局长胡昌年: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是成都发展史上一个长远的目标,它符合成都城市发展定位的客观要求,代表了成都人民对现代城市的心愿和要求。对于城市形态的“超大型”,我的理解是,成都今后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于现在的成都行政区域,而应该包括成都经济区范围的大量中小城镇和广阔田园。目前,我市与德阳、绵阳、雅安等7个城市签署的《成都经济区区域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成都经济区的区域合作从行政管理上的兄弟城市,发展成为谋求发展的利益共同体。

  在劳动保障区域合作上,我们已经与德阳、绵阳“携手”,从今年开始,三地将逐步实现就业、社会保障工作的“互通”“互认”,逐步打造劳动保障事业一体化,从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最终实现“同城化”,按照《成都经济区区域合作框架协议》,我们将在节后约请区域内城市的劳动保障部门畅谈合作事宜,扩展就业、社保“同城化”。

  延伸

  1月30日,成都经济区区域合作联席会第一次会议在蓉召开。成都、德阳、绵阳、遂宁、乐山、雅安、眉山、资阳8市主要领导共同签署了《成都经济区区域合作框架协议》。根据我省“十一五”规划关于建设成都经济区的战略构想,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成都经济区的整体部署,成都经济区8市按照“平等互利、政府推动、市场主导、充分合作”的原则和“从能干的事情先干起来”的总体要求,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利用等领域启动了一揽子重点合作项目建设,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此次联席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成都经济区的区域合作从过去“点对点”的双边合作,正式步入“抱成团”的多边合作。

  而早在2010年1月6日,劳动保障的区域合作就已经提前迈出了一步——成都、德阳、绵阳三地签署了劳动保障区域合作框架协议。就业方面,从今年起,成德绵三地将在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就业指导、岗位推荐、就业扶持政策咨询等方面逐步实现三地“同城化”管理,搭建三地创业促进就业工作平台。养老保险方面,今年上半年,三地将制定出统一的城乡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办法,统一三地退休人员的社会保险待遇领取核查办法,实现三地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医疗保险方面,将逐步实现三地城乡社会保险征缴、社会保险待遇支付、参保缴费年限计算、定点零售药店和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费用结算、个人医疗账户及就医管理办法等社会保险政策逐步趋同、适时并轨。在不远的将来,三地参保人员在成德绵任何一家定点医疗机构住院都可以实现网上报销,真正实现一张社保卡通刷成德绵。

  “田园城市”的城乡形态

  主持人:农村是现代农村,城市是现代城市。我们要建设的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其中一个重要的要素是“田园城市”,而这个要素,就是要在全域成都范围内构建新型城乡形态,随着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的同步推进,新型城乡形态是一幅什么样的美景?

  市人大代表、成都市市长助理、都江堰市委书记刘俊林: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田园城市”定位,应该有一个新型城乡形态,而核心就是现代城市与现代农村和谐相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具体到都江堰来说,就是要努力实现“城市显山亮水融绿,农村彰显现代田园特色。”

  都江堰要想率先构建新型城乡形态,在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建设中处于领先地位,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工作,我们要抓住灾后重建的巨大契机,通过三年努力,到2012年率先构建市域经济跨越发展、文化特色充分彰显、生态环境整洁优美、民主政治充满活力、社会更加文明和谐的新型城乡形态;经过5—8年时间,初步建成国际旅游城市,城市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经过20年左右的努力,在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中,在各兄弟区(市)县中处于领先地位。我脑海中浮现的都江堰,是“小桥流水人家,窄路密网慢游”的美好场景。

  市规划局总规划师赵钢:田园城市的元素,从规划的角度来理解,就是广袤的农村地区是“人在田中”,中心城区是“园在城中”,西部区县城镇是“城在田中”,而东部、南部和北部区县城镇是“城田相融”。城市是现代城市,农村是现代农村,现代城市与现代农村和谐相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

  延伸

  按照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三步走”目标,我市将力争通过3—5年的时间,使我市林业园林发展总体水平达到“全国一流”,为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到2015年,力争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8%,林业产业总值达到500亿元,农民从林业上获得收入显著增长;实现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平方米,全市基本建设布局均衡,生态和景观功能完备,“锦城花郭入画图,清波绿林抱重城”的城市绿地系统。到2020年,我市将建成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实现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15平方米,展现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自然之美”。我市将通过规划先导,打造“两山环抱”的绿色生态屏障;统筹协调,建设“星罗棋布”的城乡绿地;传承川西林盘,建设“林田相融”的绿色家园;实施水系绿网,公路、铁路林网,构建“三网连接”的绿色健康走廊;塑造特色品牌,实现“兴林”与“富民”的双赢。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