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网络领域敲响“公权私用”警钟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10日07:45  东方网-文汇报

  北京市公安局网监处原处长于兵涉嫌贪污、受贿、徇私枉法罪近日被公诉,其受到的广泛关注不仅在于涉案金额巨大,更因其利用公权介入网络领域的经济竞争,给新兴高科技行业的执法监管敲响了警钟。

  报道显示,北京瑞星和东方微点因为杀毒软件产品发生竞争。前者为打击后者,向于兵行贿420万元。于兵则利用手中掌握的网络监管权力,指使下属捏造证据,称后者“违规在互联网上运行多种病毒,严重危害网络安全,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恶意打击,致使后者产品无法上市,技术负责人田亚葵被刑拘11个月。这种利用公权谋取私利的徇私枉法行为,令人震惊,更发人深省。

  近些年来,公权私用滥用的案件屡屡见诸报端,而本案案情有着鲜明的自身特点。众所周知,网络作为一种新兴技术,以此为基础萌生出网络硬件、网络软件、网络服务等大量新兴行业和细分行业,具有高技术、高产出等特点,是我国实现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撑。于兵案的发生,引发了人们对网络相关行业健康发展和行业恶性竞争可能升级到勾结公职人员利用公权进行人身侵害的担忧。

  加强网络执法监管,保证行业健康发展显得重要而迫切。有关执法部门宜建立有效的重大案件复核机制,完善社会监督和反馈机制。对于涉及新兴技术犯罪的相关案件,可适当借鉴国外有关做法,通过引入专家评审团综合评审意见,作为案件定性相关依据,尽量避免基层执法权过大,而造成缺乏监督甚至个别执法者恶意决策带来的失误和破坏。

  社会期待着“于兵”们受到严惩,更期待着田亚葵式的悲剧不再重演。新华社记者李代祥

  (新华社北京2月9日电)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