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的祠堂低碳婚礼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16日08:25  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林环

  今天、9天后、18天后,都是我的婚礼。不可思议?但或许每位将成家或已成家的新上海人都有同感。夫家的亲友要款待吧?妻家的亲友也不能不请吧?而上海的同事闺密兄弟等也不好亏待吧?故此,“转战”三地,势在必行。

  关键时刻,父亲发话:三地婚礼,太累,我们家索性办个低碳婚礼吧。婚车,免了;婚纱,省了;酒店,改农村祠堂了;婚宴,简化为三两桌亲戚聚餐了。

  昨日的祠堂,大红的喜字贴上了,红艳艳的自写春联糊好了,一身红毛衣的父亲母亲忙这忙那,到处漾着快乐的笑,耀眼得比午后阳光还亮。当然,仪式再简化,有道“工序”却不能省——

  今晨5点,天色未亮,父母就将起身张罗,于中堂供上整猪整羊及十几道大菜,谓之“谢天地”。

  这份感谢神灵赐予幸福的仪式,35年前,我的父母也曾在此处忠诚履行。“1975年大年初二,你们大伯挑的日子。当时家里穷,就正月头两天有点年货,正好拿来摆酒席。不过,整猪整羊是即便过年也拿不出的,十几道大菜也几乎全素,就是些卷心菜、白菜,连馒头、米饭都各当一道菜。”忆当年婚礼,父亲笑得很愉快,眼角爬上细密的皱纹。

  那时的祠堂只在1860年建成后修过一遭,已数十年无钱修缮,砖瓦碱蚀,刮风时清冷,下雨时漏水。不知道,许多年来,我的祖父祖母和我的曾祖父曾祖母们都是踩着怎样的心情,走入这残旧祠堂操办喜事的。幸而,35年前的正月初二是晴天。

  如今的祠堂,中堂木柱被粉刷,石阶砖墙无不修修补补,流光溢彩。父亲说,眼下家里人的经济都宽裕了,正好县城文明建设有此要求,故家族百余人自愿捐资一万元。这场婚礼,是祠堂翻新后迎来的第一场。

  昨晚,素来严肃的母亲悄悄走进我房,叮嘱了两句:你们是自由恋爱结合,要好好珍惜,好好过日子;两个人都在上海奋斗,不求富贵,平安心安就好。“将来,你们的孩子也回祠堂办喜事,家乡人会保佑你们的。”

  昨晚,意味深长的小小祠堂,盛满我的双眼。

  我的低碳婚礼,因为这间小小祠堂,绚烂厚重。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