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住上小洋楼 有了新打算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17日06:07  大众网-大众日报

  □本报记者 宋庆祥王兆锋

  本报通讯员 孟昭福

  大年初二,记者听着此起彼伏的鞭炮声,踏着平坦的柏油路,来到聊城市东昌府区沙镇侯家村。

  村民田士刚家的外墙上,镶嵌着红黄相间的瓷砖,绿色的大铁门上,贴着两个大大的“ 福” 字,大红灯笼在微风中轻轻晃动。 大门 3.2米宽,显得很气派,田士刚说等买了汽车可以直接开进来。一楼的客厅里窗明几净,开着空调,暖洋洋的。棕黑色的实木餐桌、崭新的沙发、冰箱一应俱全。客厅中央悬挂着红红的中国结。

  楼上卧室里铺着木地板,挂着洁白的窗纱,摆着席梦思床;卫生间里一尘不染,安着抽水马桶、太阳能淋浴喷头。打开东边的门,是一个约30平方米的露天阳台,记者站在阳台上望去,一栋栋小楼成方连片。“等天暖和了,在阳台上喝喝茶,养养花,多自在。”田士刚高兴地说。

  腊月二十九刚搬进新房子的田士刚兴致很高:“我这二层的楼房171平方米,花了10万元,政府补助1万元,免费给设计的图纸。村里组织的施工队统一施工,不用我操心,没耽误我在北京打工。”

  村党支部书记侯新林介绍:“ 俺村因国家扩内需、促消费、惠民生的好政策而变得精彩。全村236户,通过种菜、打工富起来,80%的户年收入在 5万元以上。一听说建新居给补助,大家踊跃报名。市规划设计院给免费进行了规划设计,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补贴了20万元用于修建下水道。目前,已建成独体楼房149栋,80户农民喜迁新居;5 层的单元住宅楼房正在建设中,新村配套基础设施,如村庄道路硬化,街道绿化、亮化,也马上动工。不但改善了群众的居住环境,还节省土地 160多亩。今年建材下乡,我们的新居建设会加快步伐。”

  农民住上“小洋楼”,有啥新打算?

  田士刚没有直接回答问题,而是特意领着我们去看他的即将拆的老房子。 三间平房,约有 80来平方米,砖头铺地,凹凸不平,木梁有不少弯曲的。墙上已经出现了裂缝。卧室里有一个用砖垒的土炕,窗户很小,光线暗。

  田士刚介绍:“这是15年前盖的,当时没钱,凑合着盖起来的。在外面打工,回来住不习惯,所以很少回家。现在,平房换成了楼房,土炕换成了席梦思床,土井水变成了自来水。现在的居住条件比城里人一点也不差,我准备回来甩开膀子大干一番!”

  回来干什么?田士刚说:“ 我在北京打工10年了,老婆孩子都跟着我在北京。去年老婆先回来了,种了一茬香菜收入5000多元。我在北京跑运输,熟悉行情,俺村里产菜,需要外销,我打算回来后往北京运菜。这样,优势都发挥出来了,还能带领乡亲们一块致富。”

  “ 新农村建设,改变的不仅仅是居住环境,还改变了农民的创业观念和方式。”回城的路上,记者思考着。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