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两度捧回国家大奖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17日08:15  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沈轶伦

  不久前,由汪华林课题组研发的反应废水资源化利用装置装上了神华集团的世界首套甲醇制烯烃生产线。这套全新的废水处理装置甚至未经过小试和中试,就被神华直接从实验室“请”到了生产车间。

  41岁的汪华林教授和他所带领的课题组,承接到来自企业的项目一个接一个,并在两年内两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7年得奖的 “石油焦化冷焦水密闭循环利用成套技术与示范”,应用于国内80%的大型炼油企业,污水处理与循环利用率达100%。2009年获奖的“含硫含碱废液过程减排新技术及在化工行业中应用”项目,已推广应用于全国44套化工生产装置,基本消除了散布在18个省市的40多个含硫含碱污染源,产生经济效益12.1亿元。

  在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的当下,汪华林何以能将科研成果根植企业?华东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称之为“汪氏模式”——直接从企业发现问题,然后在实验室里面进行周密论证后,直接到企业现场应用考核。

  十多年来,汪华林总结出一套舍得等、不怕拒的 “盯人术”。项目一经鉴定验收,当场就找人“游说”,即便会上没能达成意向,但汪华林这个名字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企业日后遇到什么难题,就会想起他。如同滚雪球一般,汪华林与企业的科研合作项目越来越多。

  汪华林说:我们做项目,首先从工程再反推到实验室,在实验室的时候,就是盯着工程目标来做的。作为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教授,汪华林每年会用很多时间离开实验室,到生产第一线的石化企业。让基础科研紧贴工程应用,他和团队走出了一条理工结合、成效卓越的新路。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