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敖包树下的年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17日08:15  解放日报

  大兴安岭群峰中的石砬子山下,有一座鄂温克民族聚居的老村叫查尔巴锡,其鄂温克语意是白桦丛生的地方。这里的坡上、沟里、河畔,都有素洁高雅的白桦树亭亭玉立,自由生长。

  200年以前,鄂温克的一个涂克冬“毛哄”部落徒步狩猎来到这白桦丛生的地方,看四外山高林密,觉得风水很好,便在这里立村定居。鄂温克人那时生活艰难困苦,但平安平实,一代代繁衍生息,都以为是村东北部那棵百年敖包树保佑的。所以,不管是求雨还是祈愿,人们都供祭一头牛或者一口猪,并且相互泼水,净天、净地、净灵魂。而每逢欢度鄂温克人称为“阿涅”的春节时,他们都要来到敖包树下举行富有民族特色的各种活动,欢欢乐乐过大年。

  民俗专家老哈跟我结伴而来,发现这里过了小年灶王爷升天以后,尽管天空纷扬着晶莹的雪花,但鄂温克人家过年的气氛却火热浓烈了。打扫卫生、立灯笼杆、写对联、刻桦皮画,还蒸馒头、烀猪肉、撒粘糕、炸河鱼、包冻饺子……家家忙忙火火,热热闹闹,到处都是欢声笑语。鄂温克族乡长告诉我们,禁猎以后,鄂温克人种田、放牧、采集山产品,日子富了,生活像山上的达紫香花一天比一天红火。腊月廿七供过北斗星,人们陆陆续续来到敖包树下,开展过年的系列活动,一直延续到大年初一。

  我们顶着寒风,步行1公里,来到村子东北部看敖包树。这是棵300多年的老榆树,静默、凝重、安然,像闭目养神的百岁老人。此时正是寒冬,枝头光光秃秃,粗黑的树干刻下道道沧桑,但它依然苍劲蓬勃,独擎云空。树的根部四周,垒起圆圆的石头堆子,这是敖包的标志。老哈介绍说,春夏之际,这棵敖包树的枝叶重叠交错,遮天蔽日,格外茂盛。东侧的枝叶细细密密,嫩绿嫩绿的;而西侧的枝叶粗粗松松,深绿深绿的。同一棵树上出现两种状态,谁能不叹奇论妙呢。这几天,每每夜幕降临,一家又一家的鄂温克大人小孩就来到敖包树下,或给敖包添加石块,或在枝头拴系吉祥的彩色布条,或点燃篝火唱年歌,或鸣放鞭炮烟花……都是一种表达、抒发与寄托。

  除夕之夜,民族村的每户人家都在佛台上供奉“敖日卓”(祖宗神)、“玛音”(财神)和“卓勒”(护畜神),那五颜六色的供品和香烛的点点火星、香气,给这年夜增添了几分安然、平和。外面的篝火点燃了,成串的鞭炮炸响了,大人小孩都换上崭新的民族服装走出门,在老辈人的带领下集体跪拜篝火。白酒、精肉和各种奶制品一一投进火堆,祈愿新一年的日子像噼噼啪啪的火焰一样有声有色、兴兴旺旺。接着,一家人按辈分年龄轮流给老人磕头拜年,敬酒,献哈达,祝福声声,笑语阵阵。吃过年夜团圆饭以后,老人留在家里,年轻人与孩子们成群结队去家族、近亲和邻居家拜年。这时候,敖包树下各家送去的玻璃灯、冰灯、烛灯和纸灯连成一片,闪闪烁烁,红红亮亮。远远望去,那冰雪之中通明的灯火,让人心潮涌动。

  大年初一的早晨,金灿灿的阳光把这白桦丛生的地方照耀得闪光透亮。人们相继来到敖包树前,排着队围绕敖包树转三圈,把酒、牛奶、糖果撒向敖包,悄悄然,念念之。随着鹿哨、羊角号响起的声音,所有的人狂欢般跳起原始的民族集体舞,双手上下摆动,脚步向前旋转,伴随有节奏的长呼短唱……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