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减持342亿美元 中国不再做美最大债主

  美国财政部17日公布数据显示,日本再次超过中国,成为美国最大债主。根据当天公布的数据,2009年12月份海外投资者减持美国国债530亿美元,减持幅度创历史新高,远高于当年4月创下的445亿美元减持纪录。

  在持有美国国债的主要国家中,2009年12月份日本增持115亿美元,至7688亿美元,成为美国最大债权国。中国减持4.3%(342亿美元),至7554亿美元,降为美国第二大债权国,中国的此番减持为2000年8月以来的最大降幅。

  据统计,2008年9月中国升为美国最大债权国,至2009年11月逐渐增加美国国债持有量。中国此番减持后,使得日本时隔15个月再次成为美国最大债权国。

  日媒:对美反倾销措施的回击

  日本《今日日本报》昨晨发表题为《日本取代中国成为美国国债最大持有者》的文章称,自从中国2008年取代日本成为美国最大债权国来,日本一直位居第二位,而现在日本重成美最大债主。

  报道指出,为改变与中国贸易不平衡状况,美国采取了对中国商品征收反倾销税等很明显的措施。因此,中国在2009年12月减持了美国国债,这是中国做出的回应政策。

  法媒:针对奥巴马的对华政策

  法国媒体报道称,由于对美国不断膨胀的财政赤字的担忧,以及中美关系摩擦不断,中国政府将美国国债大量抛手。

  报道称,最近方方面面的问题,使中美关系摩擦不断,而此前,中国也曾对美国经济困难表示担忧。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政府在2009年12月大幅减持美国国债。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中国也许是通过减持美国国债,以及针对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政策,来更好地发挥财政杠杆的作用。

  但是,报道还援引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中国问题专家拉迪的话称,其实,中国2009年12月对美国国债的减持,数量算是很少的。人们根本不应该将其放大,过度地解读这个事情。

  美媒:中国投资走向多元化

  美国广播公司发表文章称,2009年金融危机之后,当美国的财政赤字不断上升时,人们就一直担心,中国和其他国家可能减持美国国债。如果海外投资者减持美国国债,美国就不得不提高利息。

  报道称,除非美国的赤字能够得以控制,或者经济增长好于预期,否则就将面临国债失去三A评级的危险。然而,报道援引美国财长盖特纳1月的话说,“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

  盖特纳说,当人们越来越对世界稳定表示担忧时,他们仍会发现美元以及美国国债还是安全的。他同时说:“对于我们来说,那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我们要有足够的信心共同解决这一问题。”

  也有报道指出,投资者对美元的减持是警告信号。外国投资者,尤其是中国已经对美国的债务赤字表示担心,并且追求其持有债券的多元化。《华尔街日报》则称,中国2009年12月减持美国国债并不代表中国对美国债券失去了信心。市场观察家称,中国可能只是把其美元资产多元化,而不单单投向国债,同时转向了企业债券和私人股票市场上。据新华社、法制晚报

  新华时评

  减持美国债 不等于放弃美资产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认为,此次我国大幅减持美国国债从时机上看是合适的,是在美元由于避险需求上升导致技术性反弹下做出的选择。

  他分析说,近期由于希腊财政危机引发的欧元区主权债务风险导致欧元短期剧烈下跌,推升美元反弹,美国国债避险需求上升。但美元长期基本面仍呈趋势性看跌。抓住若干市场因素引起的美元技术性反弹时机减持美国国债,对持有大量美国国债的我国来说,是正确的策略调整。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市场室主任曹红辉指出,金融危机后,美国债务水平没有压缩反而进一步扩张,私人部门负债进一步转入公共部门负债。持续不断扩大的美国联邦政府债务和市一级政府债务规模,以及不断创新高的预算赤字,必然将导致货币增发、美元贬值,进而造成债权国持有美元资产的大幅缩水。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指出,此次我国缩减美国国债的持有规模是在评估市场风险之后做出的选择,也和海外投资组合的结构性调整有关。当前我国减持美国国债并不意味着放弃投资美元资产。一方面,我国仍持有大量美元资产,放弃投资美元必然会对现有资产产生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从海外金融市场的品种来看,美国国债的稳定性、安全性和盈利性仍然比较好,尚未有一种货币能够取代美元的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此次公布的数据,2009年12月购买美国长期国债的海外资本净流入量为822亿美元。其中,第一大持有国日本增持115亿美元美国国债,第三大持有国英国则增持了249亿美元。

  曹红辉说,短期内日本、中国、英国三大美国国债持有国的总体格局并不会发生变化。未来我国对美国国债的持有仍将有增有减。从长期看,外汇储备管理进行多元化货币和资产配置将是必然趋势。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