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央将官员私生活纳入监督视线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18日13:55  金羊网-羊城晚报

  本报讯今天,新华网和人民网同时转载了《瞭望新闻周刊》曾经发表过的一篇文章:官员“私生活”进入反腐视线。

  生活腐化是贪官“催化剂”

  文章说,近年“落马”的官员中,被指“生活腐化”的不在少数:成克杰、陈良宇、李嘉廷、王宝森、刘志华、胡长清、孙善武、杜世成、庞家钰、陈绍基、王华元、许宗衡,还有公安部原副部长李纪周、海军原副司令员王守业、天津市原政协主席宋平顺,等等。

  据报道,现行婚姻法修改起草专家小组主要负责人巫昌祯调查发现,官员腐败60%以上跟包二奶有关系,被查处贪官中95%的人有“情妇”。

  “就官员的实际收入来看,如果他们一旦生活腐化,想要支付巨大的个人开销,那就只有寻找权力出租。”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李成言指出,“目前绝大部分贪官的产生,生活腐化是重要的催化剂。”

  抑制私生活腐败未达预期

  2007年1月初,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强调,在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八个方面良好风气。其中有一个是:“要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讲操守,重品行,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

  李成言分析:“这充分说明,中央已经将官员的生活细节纳入反腐视线。”

  在此背景下,中央以申报官员个人情况的方式,强力介入官员“私生活”。2007年春节,副处级以上官员都要接受婚姻及家庭涉外情况普查,涉及官员本人、子女、配偶等三个层面的内容。

  2007年6月起施行的公务员处分条例,也在多方面涉及到公务员的“私生活”———包养情人的,给予从警告至撤职或开除处分……

  遗憾的是,这些措施没达到抑制官员“私生活”腐败蔓延的预期效果。

  监督“私生活”缺乏执行性?

  “很多地方在选拔官员时,只要政绩突出,经济上不存在问题,就是生活上‘不拘小节’,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李成言认为。

  记者采访也发现,不少地方对官员“生活作风”问题很少过问,有的还以保护官员个人“隐私”为由,放松对官员“私生活”的监督。

  “对官员私生活进行监督这个问题,已提出很长时间,但目前收效甚微。”在李成言看来,“虽然有的地方出台了一些规定,但这些规定要么没有强制性,要么没有可执行性,禁令成为一纸空文,或流于空架子。”

  个人情况不应“内部掌握”

  “目前官员申报的个人情况,仅由其上级机关内部掌握,这大大削弱了监督的力度。”南开大学教授齐善鸿表示,“对官员申报的个人情况,还应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和媒体的监督。”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腐败官员需要利用“隐私”作为盾牌来保护自己,而打击腐败则要破除“隐私”这一虚假的保护伞。官员作为公权人物,并非所有私人信息要公开,但至少该将个人隐私中涉及官员形象和“质量”的事情予以公开和监督,比如个人婚姻、财产状况、配偶和子女就业情况、主要社会关系,等等,纳入组织和群众监督的视野。

  在美国,官员的私生活是媒体关注的焦点之一。在以色列,民间成立了监督政府的“第三只眼”组织,专门曝光官员不法行为。在韩国,官员的学历、财产、家庭成员、社会关系等方面,皆向社会公开接受监督。

  针对目前对官员生活腐化惩治乏力的现状,法律界人士杜立元建议:“应当通过立法制定、完善具有可执行力的责任追究机制配套施行,对官员生活腐化行为作出明确界定,并根据情节轻重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在采访中,受访专家普遍认为,应加快“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出台进程。这是反腐倡廉预警制度的核心。

  (《瞭望新闻周刊》2009年第37期)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