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南下淘金第一代他们最想衣锦还乡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19日04:08  大洋网-广州日报

  

南下淘金第一代他们最想衣锦还乡
很多第一代外来工都当了建筑工人。记者何波 摄
南下淘金第一代他们最想衣锦还乡

  两代外来工

  系列报道(一)

  上世纪八十年代,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前往广东打工,至今已经持续了20多年时间,两代外来工在珠三角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春节期间,本报专门派出各路记者前往外来工输出大省四川、湖南、江西、湖北、安徽等地,探访这些第一、二代外来工的家庭。

  有人衣锦还乡,有人仍在原点。经历近20年的奋斗,第一代外来工命运出现分化,境况各有不同。但是无论在外发展得好与坏,落叶归根仍是大多数第一代外来工在考虑未来时的共同选择。

  小富即安型

  湖北李庆云:1984年,成了万元户

  湖北十堰市房县红塔乡沙坪村的李庆云中专学的是会计专业,1982年便跟着叔叔南下闯荡天下,当时他认为广东遍地都是黄金,只要来了,总能掘到一桶。

  当时,从十堰车站中途搭乘一列四川开往广州的绿皮车,他是中途翻窗才跳进车厢的,车上没有座位,周围挤得全都是人。他在列车上花2元钱买了一个小板凳,躲在厕所里凑合了一晚上。经过20多个小时的辛苦奔波,他才来到了一千多公里外的广州。

  在广州蹲守了一个月,李庆云辗转到了中山一家鞋厂。高温下,鞋厂皮革的焦味简直让人作呕,工人们的工作条件简陋。当时,他的工作就是把鞋帮跟鞋底粘在一起,每天两班倒,工作12小时,一个月下来,李庆云领到了1300元工资。李庆云说,当天他失眠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躺在床上把1000多元工资反复数了好几遍。

  随后的一年,李庆云逐渐学会了切皮、冲压等鞋厂的几道工艺。由于肯吃苦,又好学,李庆云当上了车间小班的班长,到了1984年,他的工资已经涨到了1700元。挣广东的工资寄回老家,冰箱、洗衣机、电视机,这些在20多年前风靡一时的高档家电,终于一件一件摆进了李庆云家的砖房中。在自己参加工作的第一年,李庆云便存下了10000元,成了“万元户”,李庆云说,这在当时已经大大出乎自己的意料。

  1998年,和众多外出务工者一样,李庆云在老家建起了一座3层的小洋楼 ,约花了9万元。这一消息也在村中传开,他也成了村中的大能人。2003年,在自己外出打工21个年头之际,李庆云有了一笔积蓄,决定回乡过清闲日子。

  胸怀家乡型

  四川陈理明:

  将老板拉到家乡投资

  很多回乡的外来工带回了资金、经验,在家乡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事业,四川省广元市的苟元超从广东回来后,就开办了一家建材公司,成为创业先进人物,受到该市的表彰。

  而在顺德明弛服装公司做主管的四川人陈理明,年前也回到了家乡,还说服了老板到广元投资成立一个大型外来工培训基地,将众多赋闲在家的农民召集起来,进行免费的职业培训,学成后,再输送到成都、广东等地工作,从中赚取一定的介绍费用或者劳务派遣管理费用。

  目前,陈理明与自己的老板共同打造的外来工培训基地已经开始挂牌运作。

  际遇坎坷型

  江西黄龙生:

  又从高管变回打工仔

  今年44岁的江西人黄龙生在东莞打工已经有十年之久。只有高中文化的黄龙生在江西一个县城的重型机械厂上班,并和厂里一个姑娘成家,育有一个女儿。1999年,机械厂突然倒闭。两夫妻刚刚年过三十,为谋出路,来到东莞一港资五金厂打工,女儿则让丈母娘代为照料。

  2004年,工厂新购进一款数控机床,在黄龙生看来,这批机床还存在可以改进的地方,他向上一级提出自己设计的改进方案后,大受好评。黄龙生随后因此受到重视,从车间主任一直升到有800多工人的分厂主管,工资也从原来的4000元升到8000多元。

  2009年的金融危机让黄龙生所在港资工厂遭遇了危机。“订单不够,工资少了。”

  去年10月,尽管经济形势有所回暖,但是工厂却因为贷不到款,困难重重。黄龙生一天晚上借酒消愁,酩酊大醉的他因为与工厂的保安发生推搡而被炒鱿鱼,这让这个家庭重新回到原点,一家人也从工厂宿舍搬到出租屋里居住。

  命运改变的还有刚上小学的儿子,妻子打算将其转到老家读书,她也准备回家谋生。现在女儿在东莞一家企业当采购员,黄龙生则去了宁波的工厂打工,月薪又变成4000元,一家人开始分散至各地。

  分析:

  第一代外来工

  责任重压力更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张晓山表示,中国第一代外来工身上有着明显的时代印迹。这部分人在改革开放初期便来到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广东闯天下,他们从事的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相当一部分打工者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闯荡之后,又回到了老家,通过这样的资金回流,带动了家乡的发展,这个资金流的数量是相当惊人的。

  长期从事公司人员招聘工作的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陆阳群认为,珠三角的第一代外来务工者,大多来自湖南、江西、广西、云贵等地,他们走出家门更多是出于经济方面的考量,相应的,在工作选择中,更多考虑的是待遇问题,而社会保障、工作舒适度等则放在相对次要的位置。

  “与大部分的80后、90后相比,第一代外来工似乎更能吃苦。”陆阳群表示,第一代外来工目前普遍年龄较大,多数已经成家,是家中的顶梁柱,身上背负的家庭责任和生活压力更大。目前在珠三角,有一部分一代外来工通过自己十多年甚至二十多年的打拼,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成功的“淘金者”。

  不过,第一代外来工相对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第二代外来工来说,文化层次较低,不太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这让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在急速发展的社会中,显得有些力不从心,逐渐被淘汰和边缘化。

  统筹/王鹏、徐靖

  文/记者陈明、肖欢欢、徐靖、龙琨、张涨、王鹏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