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顾 泳
岁末,徐汇区华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邹晓鸿准备回老家过年。返乡前一天,她还放不下一桩心事:家庭病床患者朱楚清老人已九十高龄,患有高血压、前列腺增生等慢性病,生怕春节里配的药会吃光。细心的小邹将老先生的担忧记在心上,在小年夜的清晨,顶着低温严寒,又主动上门探视老人送药,并递上一份新年祝福。
刚走进朱老家中,小邹便享受到了如同自家人般的待遇。老先生开口就问“早饭吃了没”,说时已递上热腾腾的包子。邹医生掏出听诊器和血压计在自己怀中捂了捂,按惯例为老人测量基础体征;同时翻出一张表格,一一询问并记录老人近来的睡眠、饮食、大便等情况。“老先生,一切都好得很!”当听到邹医生的诊断后,老先生轻舒了一口气。邹医生拿出一只塑料袋,里面装满能服用整整一周的慢性病控制药物。“谢谢邹医生,侬想得真周到。”“别客气,新年我祝您身体健康!”说完,两辈人乐呵呵笑了。
掐指一算,今年小邹和朱老的这段医患情已是第三个年头。当初,老先生由于血压总控制不好,加上前列腺增生较为严重,家人无奈之下求助社区医生。小邹的到来,为老人的病情带来转机:每周上门,详细讲解各类慢性病用药的方法,定期为老人做健康评估,兼顾指导全家人的生活方式……在邹医生的悉心呵护下,老先生的血压控制越来越稳定,前列腺增生状况得到改善不说,连带老伴的健康也一并“包”了下来。
虎年伊始,记者走访华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悉:高龄老人在社区中得到病情控制,类似的例子绝非少数。全科医生钱伟峰与93岁高龄的王企陶老人,也是一对难得的医患“拍档”。小年夜里,钱医生特意为王老全家致电拜年,并顺带咨询,“如果有需要,春节里定下哪一天我上门来看看”。王老先生的家人都特别体谅医生:“钱医生您一年忙到头,过春节就在家里休息休息;如果有紧急情况,再打电话麻烦您。”钱伟峰告诉记者,与通常人们认为的“你看病、我开药”医患模式有所不同,全科医生与社区老人的关系,有时更像孩子与父母、小辈与长辈一般的家人关系。
全科医生服务社区老人的模式,在华泾社区愈加成熟。不过,新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华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钟宁说:作为人口导入区的华泾,常住人口数量正呈现明显增长之势,近三年增加了一万有余。日渐凸显的人口老龄化,外加社区医生人手短缺,令社区的健康服务压力越来越大。如何提高社区医生的服务效率,成为今后工作最大的难点。记者获悉,虎年里全新的探索即将开始。今年起,华泾的社区医生将利用全新的数字化技术,包括远程心电图、手掌访视记录机器等,让上门访视从“传统手工”转向“现代技术”。届时,更多居住在华泾的老人将能获得来自社区周到的健康服务,让晚年生活更加温馨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