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孝顺不如孝敬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19日13:57  金羊网-羊城晚报

  麦香奶茶

  □麦小麦

  采访过一位成功的私企老板,他挑选员工的头一条就是“孝敬父母”,他说:“百善孝为先,只有对父母好,才会对别人好,一切好的品质也才有存在的土壤。”这是典型的中国人思维,也代表了一种回归传统道德的文化思潮。

  孝文化,是中国古代传统伦理道德的核心部分,孝道不仅仅是作为行为规范和人情伦理存在,同时也是维系整个宗法社会的法与理,比今天的宪法有过之而无不及,是天地间不可违背的终极规律,不孝者人人得而诛之,不仅仕途无望,甚至还会丢了小命,再被文人们的口水淹上一千年。

  曾被视为人生准则的“二十四孝”便是由少数真实感人的故事和大多数惊悚或无厘头的故事组成:郭巨要埋了儿子以省下口粮侍奉母亲,如果真让他得了手,不知那位老祖母是否咽得下亲孙子的骨肉换来的口粮?老莱子彩衣娱亲,看在旁人眼里自然是可笑乃至恶心,而两位高龄父母看在眼里恐怕也开心不起来,反而会更加心酸吧?还有那个天真可爱的剡子,居然伪装成鹿去盗取鹿乳,简直比安徒生童话更有想像力。

  现在说的孝与传统文化中的“孝”,有共同之处,也有极大不同。在我看来,不如撇开传统的“孝顺”一词,换之以“孝敬”。

  “孝”曾经与“顺”密不可分,孝就是顺,听话就是最大的孝,孔子说“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三千年的社会形态都没有变化,儿子听父亲的,当然没问题。可现在不同了,数码产品三个月就换代,新科技三年就成古董,永远只听父母的,电脑怎么学得会?工作哪里找得着?社会又如何往前走?

  西方文化中是不讲孝道的,他们只讲亲情,只讲天伦,亲情既是向上对父母,更是向下对儿女,两者相较,向下比向上的分量重,当老人与儿女的利益有冲突时,感情的天平多半会倾向儿女而非父母,这在中国会被斥为“不孝”的选择,在西方人眼里理所当然。可是他们也相当尊重老人,尊重老人身上沉甸甸的过往,尊重老人曾经付出的一切,这是一种平等的尊重,有商有量的尊重,这种尊重,倒是相当值得导入我们引以为荣的孝文化。

  撇开一切文化背景不谈,其实“孝”应该是件很简单的事:尊重自己的生命之源,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这便是“孝”的核心内容。正如有的人所说的:“不是费尽心机依然满心委屈,而是心甘情愿却仍然心存歉疚。”以亲情之爱为基础的“孝”,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孝”。

  说“孝敬”而不说“孝顺”,突出的是互相尊重的本质。儿女心甘情愿地尊敬父母,父母也要尊敬儿女的独立人格,不能因为有养育之恩而将儿女视为私有财产。对儿女之孝,父母当欣然受之,却不宜索取无度,在“孝顺”的名义下放纵自己的私心。

  时光流转,万物生长,人的生命过程也遵循着大自然基本的平衡,付出与收获,代代相传,父母在你身上付出心血,收获乐趣与爱的回报;而你又在孩子身上付出青春,收获乐趣与爱的回报。这便是最自然的生态平衡。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