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腐败是和平时期执政党大敌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20日00:00  长江商报

  2月16日,中央纪委研究室研究员邵景均在最新一期《求是》杂志上撰文说,任何政党、政治集团执政以后,都面临着失去政权的危险。在和平建设时期,危险主要来自执政党内部的腐败。执政党只有坚决反对腐败、有效地预防腐败,才能保持执政地位,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政权更迭都与腐败有关

  他指出,纵观人类历史,虽然每一次政权更迭都有着复杂的外部原因和多种表现形态,如外敌入侵、自然灾害等等,但就其内部原因而言,都与执政者的腐败有本质上联系。执政者腐败程度较轻的时候,人民尚可忍耐。当腐败现象严重并且直接伤害到广大人民切身利益的时候,就有了起义,有了革命,有了新一轮的改朝换代。

  邵景均说,尽管我党在执政以前开展了长期的反腐败斗争和根据地廉政建设,但是一旦真正执掌了政权,一些党员干部就经受不住权力、金钱和美色的考验,滑向了腐败的泥潭。面对已经出现的和可能出现的腐败现象,毛泽东及时告诫全党,腐败现象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基本乱源,轻则引起群众的反对和不满,重则会引起“第二次革命”,造成党和国家改变颜色的局面。党执政后最早领导的反腐败斗争是1951年12月开展的“三反”运动。这次运动创造了新中国初期的廉政局面,巩固了年轻的共和国政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反腐倡廉建设呈现出新特点。邓小平形象地指出:“打开窗户,新鲜空气进来了,苍蝇蚊子也进来了。”一些党员干部被腐蚀,不正之风来势很猛。党中央坚持“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遏制了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势头。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经济逐步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由于种种原因,腐败现象易发多发。江泽民明确指出:“腐败现象是侵入我们党和国家机关健康肌体的病毒。如果我们掉以轻心,任其泛滥,就会葬送我们的党,葬送我们的人民政权,葬送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进入新世纪,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高度重视。胡锦涛强调:“在和平建设时期,如果说有什么东西能够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的话,腐败就是很突出的一个。”党的十七大把反腐倡廉建设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一起,确定为党的建设的基本任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在继承中发展,在改革中创新。

  腐败会使党失去执政地位

  邵景均认为,面对和平发展的大好形势,之所以总是坚定不移地反腐败,是因为党始终清醒地看到腐败现象的严重存在,看到腐败现象的严重危害:其一,腐败会改变我们党的性质。其二,腐败会使党失去执政地位。其三,腐败会使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化为泡影。

  他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再加大反腐倡廉建设的力度,为什么腐败现象还是“易发多发”呢?胡锦涛同志对此作了精辟的分析:一是一些党员干部没有真正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经不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二是在体制改革过程中,各方面制度还不完善,权力运行还缺乏有效的制约和监督;三是社会上还存在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从我们的工作方面看,教育不扎实,制度不完善,监督不得力,仍然是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重要原因。以上论述表明,造成目前这种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

  邵景均提出,在如何反腐败的问题上,不能“就腐败讲反腐败”,必须视野开阔,着眼于社会的整体进步和全面发展,从治标与治本、惩治和预防两个方面作出努力,尤其要注重治本,注重预防。一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地推进发展。二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四是建设科学、严密、完备、有效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五是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六是毫不放松地严厉惩治腐败。

  据中新社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