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80后:以前盼过年 现在怕过年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20日00:03  长江商报

  “过个年,不仅年终奖全部‘搭进去’了,最后一个月的工资也没影子了,现在才知道父母有多么不容易。”80后的小夫妻们逐渐开始怕过年。

  李莉和老公在大学相识相爱,2009年结婚。今年都是第一年去对方家陪老人过新年。“仙桃待了两天、潜江待了三天,发现这年可真难过。”李莉直叹气。

  掰着指头算一算,怎么说两个人都在大城市工作,一年到头难得回家几次,两个人给了父母总共4000元的新年红包。加上两边亲戚都多,叔伯侄儿侄女一大堆,根据关系远近不同,一个小孩子100元到200元,不知不觉也送出去4000元。

  “原来我是小孩,拜年都是得红包,现在反过来不仅没红包得,还要送出一大堆。”李莉和老公的月工资都在2000元左右,李莉的单位没有年终奖,老公单位的年终奖有3000元,过年七天送红包不仅把年终奖和最后一个月的工资贴光了,还取了一部分存款来补充。

  “小时候盼着过年,又热闹又有趣。”李莉回忆起以前的过年情况时兴奋不已,她的家中表亲众多,孩子们一起过年就会放鞭炮、吃大餐,还能领到压岁钱。那个时候,总是离春节一个星期就开始倒计时,天天盼着春节时好好吃喝玩闹。

  “现在心情已经完全变了。”李莉摇着头说,现在一提到过年就感到害怕,“腰酸背痛累得要死,马上又要上班了”,总共七天假,五天在老家,回武汉后收拾了下家务,7天的年假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下个月月中才发工资,这个月又休了七天。”李莉和老公的工资构成都是底薪加绩效,眼看着二月份工资就没多少,而且还要等大半个月才能发,“和小时候的快乐过年相比,现在过年有点‘受罪’了”。

  本报记者徐靓丽 王晴

  相关新闻 >>>

  就业压力大 大学生带简历拜年

  本报讯(记者 郭婷婷 通讯员 明凌翔 杨蔚)春节走亲访友拜年是老传统。虎年春节,不少被“就业”难住的大学生们,在跟随父母走亲访友时带上了自己的简历和个人资料,把简历随着礼物一起送给别人,希望亲友能帮忙谋个好差事。

  武汉软件工程学院大三学生卢超东的春节过得有点郁闷。“要不是父母生病了,我都不打算回家过年了。一想到家里亲戚问我工作找得怎样,我心里就发毛。”卢超东说,春节走亲访友时,几乎每个人都问他工作找得如何,每次都只能用“问题应该不大”、“还在等消息”等话含糊应付。

  春节前,小卢的父母要他把自己的简历和个人资料准备好,每次去亲友家拜年时,就把简历和礼品一起送出去,拜托大伙儿帮忙,在家乡谋个好差事。父母的“关心”让小卢很无奈。

  “求人找工作,不明摆着自己实力不够吗?脸上也挂不住啊!”小卢说,自己目前是“身在荆州心在汉”,家里上网不方便,信息渠道也不够多,只能寄希望于早点回学校好关注年后的招聘会。

  和小卢有着类似经历的学生还不少,华师武汉传媒学院大四学生刘伟杰今年春节就收到了一堆特殊礼物。他给亲友拜年时共得到了24个红包,不过这些红包里包的不是钱,而是五花八门的“就业”信息:既有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有专业的发展前景、毕业生求职注意事项等。

  小刘说,没想到亲友们会把求职信息当成红包封给他,“今年除了就业红包,一分压岁钱都没收到。但这些宝贵的信息资源是本命年中收到最好的礼物。”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