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姐夫手机里存着两条何东旭的短信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20日01:39  长江商报

  【编者按】

  虎年春节期间,本报记者回到家乡,在与家人团聚、共度佳节的同时,他们也亲身感受着家乡的各种变化。他们用记者的视角,记录下家乡这一年来生活变化的印迹,体味着家乡人的喜与忧。

  农历腊月二十八的晚上,央视播出的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上,何东旭、陈及时、方招等荆州救人大学生群体再度感动中国。

  或许因为是老乡的缘故,对这个群体中的何东旭,我一直有一份特别的关注。对他身后的家庭,我心中一直藏着不少疑问:究竟是个怎样的家庭,才孕育出这个感动中国,也令家乡人倍感骄傲的青年?爱子牺牲后,他的父母以怎样的心情过这个年……这个春节,我找到了一些答案。

  家中团年时,亲友们不时谈到何东旭。我意外发现,姐夫竟然是何东旭高中时的班主任!

  腊月二十七,他和20多位学生一起,去看望了何东旭的父母。春节期间,何东旭从小学到大学各个阶段的同学们,分多批先后看望了何东旭的父母,给这个家庭送去了不少安慰。

  姐夫说,去的时候,何东旭家里有点冷清,何妈妈与大家一起回忆儿子,说起儿子爱看小说、爱打篮球,是班上的体育委员;说起儿子性格开朗、爱开玩笑,喜欢参加各种活动;还说起儿子特别重感情,毕业后经常回母校看望老师……

  “何妈妈不停地回忆,前后说了两三个小时。”姐夫说,他能明显地感受到何妈妈的悲伤,“但说出来,应该比藏在心里更好些。”

  姐夫的手机里,至今保存着两条何东旭发来的短信。一条发于去年教师节,另一条发于去年中秋。当时,何东旭早已从枝江一中毕业,到荆州读大学。但每个节日,老师们仍然能收到他发来的祝福短信。

  “我记得去年中秋之前,何东旭还给我打了电话。”姐夫说,何东旭的这两条短信,他会一辈子好好珍藏,永远都不会删。说这话的时候,我发现,姐夫的眼眶微微红了。

  大年初三,我在家乡的电视台上看到了何东旭的父母:一对非常朴实的中年夫妇,不善言辞。这对父母憔悴的眼神,格外令人心碎。

  突然想到,18岁的何东旭用生命换取别人的生命,并不是偶然。在寻常巷陌村落,这样的义举,宛如山谷中静静冒出的甘泉,涓涓细流滋润四方,却默默掩于林下草丛,从不闹得水响。

  这些朴实的人们,并不会开口讲《论语》,并没有想到要做英雄,但他们却最懂得邻里相望、患难相扶。

  普通人的良心,是世世代代永不熄灭的火种,让人看到希望与温暖。

  本报记者 望隽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