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80后”小夫妻:今年回谁家过的年?

  回家过年原本是件幸福的事,但对于许多“80后”小夫妻来说,却成了一道难题:到底回谁家过年好呢?

  “8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在万家团圆的春节,双方的父母都希望能跟孩子们一起过。虎年春节,“80后”小夫妻们更成了“夹心饼干”,在回家过年的问题上左右为难。

  回家引发“战争”

  王晓燕、张杰夫妇春节前几天闹着别扭。王晓燕认为,去年过年自己就是在男方家过的,所以今年无论如何得去自己父母家过年;而丈夫张杰则认为,两人去年国庆刚刚结婚,按照家乡的传统,结婚第一年必须回婆家拜年,“我父母都是好面子的人,结婚第一年就不回家,老人家得多伤心。”

  不仅是小夫妻俩“战火”不断,双方父母之间的“暗战”也逐渐升级,三天两头地打电话来,催促他们尽快准备归程,母亲们动之以情,父亲们晓之以理,弄得小两口哭笑不得。

  “关系到社会稳定”

  王晓燕、张杰夫妇的困境是众多“80后”小夫妻无奈状态的缩影。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已经有1亿左右的独生子女人群。与此相对应的,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了1.34亿,独生子女父母一代也正步入老年。如今,不少独生子女走进婚姻,“421”家庭模式(一对夫妇要赡养四个老人还要抚养一个孩子)越来越普遍,在冲击传统习俗的同时,也给“80后”小夫妻带来了新难题。网友戏言,“80后”回家过年,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个人决定,而是“关系到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的大事”。

  专家:互相体谅是根本

  2010年,是中国“80后”“奔三”元年,可以预见,今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80后”小夫妻遭遇“回家”难题。专家认为,最根本的,还是相关各方彼此多一些体谅,多一些宽容。首先,“80后”小夫妻之间应该学会互相体谅。专家分析,“8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不少“80后”认为,回谁家过年事小,“在不在乎我”事大。对此专家指出,婚姻不是儿戏,更多的是一种责任。结婚后的“80后”,承担的是双方家庭的责任,不再是昔日的“小皇帝”“小公主”,“80后”小夫妻们应该学会适应角色转变,互相理解,互相扶持。其次,“80后”的父母们也该多一点理解。随着社会的变迁,传统年俗必然发生变化,过年并不一定要拘泥于全家团聚的形式。著名作家冯骥才曾对媒体表示,“扬弃不等于放弃”,过年只是一种节日的形式,应允许人们有更多选择方式。

  “80后”夫妻回家过年五种类型

  主客场型北京的张勤是第一次在网上看到用“主客场”一词来形容回家过年状态的,忍不住大呼形象。结婚四年来,她和丈夫基本上是一年婆家,一年娘家。

  奔波型对于一些双方父母家相距不是太远的“80后”夫妻来说,过年在这家,年初一的时候去另一家拜年是个“皆大欢喜”的选择。

  各找各妈型与其为回谁家过年争吵不休,不如各回各家。

  两全其美型最受欢迎的,无疑是“两全其美型”,即把双方父母聚在一起,大家庭和和美美地过年。调查显示,选择“双方老人到自己家一起过年”的网友比例高达50.79%。但是,不少“80后”虽已“成家”但并未“立业”,客观上不具备将双方父母聚在一起的物质条件。

  躲进小楼成一统型受够了“夹心饼干”之苦,一些“80后”干脆谁家也不去,躲在自己的小屋里享受二人世界。调查显示,仅有4.76%的网友选择这种方式。据新华社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