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桃李满天下 大爱洒人间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20日03:09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文静

  2月19日的北京,春寒料峭。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首批特级教师霍懋征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东礼堂举行。

  “传道授业解惑躬耕一生,彰爱扬清懿德垂范千秋”,礼堂门外挂着的大幅挽联,正是霍懋征老师一生的真实写照。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前往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送别。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等以不同方式表示哀悼,向其亲属表示深切慰问。

  在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霍懋征被评为中国现代百名教育家之一。周恩来总理曾称她为“国宝老师”,温家宝总理曾夸奖她为“把爱献给教育的人”。

  上午8时许,北京市中小学教师代表,霍懋征生前的同事、学生,曾经聆听过霍懋征教育思想报告的西部省市教育工作者等各界群众陆续来到八宝山,见霍老师最后一面。人们胸前佩戴小白花,手捧白菊花,静静地在礼堂门前排起长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霍懋征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座右铭。从教60年来,霍懋征用言行诠释教育的大爱无边,她是把爱献给教育的人。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60届62班的毕业生来为霍老师送行。这些已经两鬓斑白、六十开外的学生回忆起恩师霍懋征,十分感慨:“做霍老师的学生是幸福,听她讲课是享受。在她心中,每个学生都是好孩子,都可以成才。”

  今年63岁的高凯祥说,55年前,六七岁的他们带着懵懂走进小学大门,幸运的是,霍懋征老师做了他们的班主任,而且一做就是6年。“我们不仅跟着霍老师走入知识的宝库,而且步入圣洁的爱的教育殿堂。”高凯祥说,那时,霍老师在一词一句、一题一图中教会他们如何将复杂的逻辑难题转变为直白的数学符号,教会他们如何待人接物、取长补短。

  在普通公众看来,霍懋征也许并不出名,但在我国教育界,特别是中小学教师中,很少有人不知道霍懋征。

  1943年,霍懋征从北京师范大学数理系毕业。作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她本来可以留校工作,但她选择了到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现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当一名小学老师。

  半个多世纪以来,她经历了新中国教育改革的全过程。她曾先后提出设立教师节、制定义务教育法等若干重大建议,在小学的校园里和课堂上为教育教学改革创造了新经验,作出了巨大贡献。

  55岁的北京舞蹈学院附中教师耿云,年轻时曾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工作。霍懋征提出的16字教育改革理念“数量要多,速度要快,质量要高,负担要轻”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并指导着她的教学工作。耿云说,霍老师不主张留课外作业,而是要靠课上精讲多练,合理组织教学,向课堂要质量。一个学期语文教材上有24篇课文,她教了学生95篇,还自己选了很多课外材料。

  “她的班不留或少留作业,学生课外活动非常丰富,可以参加各式各样的活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李烈回忆说,从三年级开始,霍老师带的班级就有了图书箱,老师学生都从家里带书来,互相借阅。班上成立了各种兴趣小组,如写作组、故事组、阅读组、板报组、象棋组、美工组、小足球队等,还有饲养组养小鸡、小兔,学生喜欢哪项活动就参加哪个组。

  1998年,霍懋征从教育教学第一线退下来后,仍然关注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年过八旬的她先后到新疆、甘肃、贵州、广西、内蒙古考察教育,向西部地区的教育工作者介绍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手段,传递最新的教改信息,宣传良好的师德典范。

  “80多岁的霍老师经常到农村学校为老师们讲课,听老师们上课,不辞辛苦地为青年教师做培训工作,常常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江西省资溪县教育局原局长曾曙春说,霍老师为农村孩子们亲自指导编著了第一套江西赣教版农村小学语文教材,把多年积累的教育教学的宝贵经验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中西部教育。正可谓,“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枫林秋叶红!”

  霍懋征:1921年9月生于山东济南。194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理系,毕业后留任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今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工作,从事小学教育60年。1949年作为教师代表参加开国大典。1956年被评为全国首批特级教师。196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常委。著有《班主任工作札记》、《小学语文教学经验谈》等。

  本报北京2月19日电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