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绣个“风车娃娃”给6月降生的宝宝

  

绣个“风车娃娃”给6月降生的宝宝
记者廖兴友绵竹摄影报道

  “今年,我们在新房里过了第一个除夕,6月,孩子就要出生,这将是我和全家地震过后,最有意义和最幸福的一年。”——绣女李琴

  2月17日,正月初四上午,在绵竹市遵道镇棚花村绵竹年画传习所里,戴着眼镜,长相清秀的绣女李琴稍显笨拙地来回走动着。传习所的前身是绵竹市年画博物馆,从正月初一到初四,李琴都没有外出玩耍。一来游客很多,她忙着照看传习所里的生意,二来怀孕了,到哪里都不方便——现在的李琴,最期待的就是宝宝安全、健康地来到这个世界。

  走出阴霾震后再次怀上宝宝

  在一年半的时间里,24岁的李琴经历了初为人母的兴奋到失去孩子的悲伤,从怀孕困难的忧郁到再当妈妈的期待;从失去家

  园的无助到住进新家的喜悦。

  记者第一次见到她时,是2008年6月,一岁零四个月的孩子在地震中夭折,她坐在救灾帐篷外,一边流泪,一边绣着年画。去年除夕,全家在过渡房里的那顿年夜饭吃得鸦雀无声,还是李琴的丈夫谭平举杯说,我们大家共同努力,相信明年,一定是一个充满希望的除夕夜。

  不久之后,谭平和李琴就开始盘算,要尽快怀一个。但一段时间里,由于情绪不稳定,李琴怀孕无果。为了使失去孩子的妇女尽快走出阴霾,去年初,绵竹市遵道镇计生办的同志和棚花村村委会商量,村委会提供了一间板房,免费开设刺绣学习班。李琴说,到了刺绣培训班,和许多姐妹们说说笑笑,心情一下子就好多了。

  去年底,由常州援建的绵竹年画传习所建成。李琴她们能在家门口做刺绣活,即调节了心情,又有一定的收入补充,李琴的心情慢慢好了起来。2009年8月,她怀上了宝宝。

  期待新生绣个“娃娃”当礼物

  初四这天,谭平又要赶到汉旺做工了。李琴给丈夫围上围巾,一边不舍地说:这几天很冷,风大,摩托车一定要骑慢点,把围巾捂严实一些。

  送走丈夫后,李琴站在屋外的小院坝上,轻轻地活动着身子。去年3月,李琴在原址建起了新房。新家园周围,已经看不到一点废墟了。穿过一幢幢门口画着传统年画的新农房,李琴来到白墙灰瓦的绵竹年画传习所。传习所内,年画老师李英正领着一群绣娘忙活着绘制传统年画。

  李琴来到一幅半成品前,穿针引线,绣起了“风车娃娃”。胖乎乎的娃娃,手拿一个溜溜转的风车,栩栩如生,十分可爱。“这个娃娃从我刚怀孕开始绣的,原本需要3个月,可以卖到700元左右。但我现在每天只能绣一个小时,所以一直没有完成。”李琴说,她打算在孩子出生前,把风车娃娃绣好,就算是妈妈给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第一份礼物。

  “我刚去医院打B超,医生说,娃娃很健康。”她脸上挂着幸福的微笑。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