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奥巴马执意会见达赖我强烈不满坚决反对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20日07:42  城市晚报

  据新华社电 美国东部时间2月18日,美方无视中方多次严正交涉,执意安排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地图室会见达赖,美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也于同日会见。美方的行为严重干涉中国内政,严重伤害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严重损害中美关系。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崔天凯已召见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提出严正交涉。

  西藏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事务纯属中国内政。中方坚决反对任何国家的领导人和政府官员以任何形式会见达赖,坚决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人以任何借口利用达赖问题干涉中国内政。达赖几十年的言行表明,他不是一个单纯的宗教人士,而是打着宗教旗号长期从事反华分裂活动的政治流亡者。美方允许达赖窜访美国并安排领导人和其他政要会见,严重违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违反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和《中美联合声明》确定的原则,违背美国政府多次重申的承认西藏是中国一部分,不支持“西藏独立”的承诺。 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中国政府和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任何人企图利用达赖问题干涉中国内政都是不会得逞的。中方要求美方认真对待中方立场,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恶劣影响,停止纵容和支持“藏独”反华分裂势力,停止干涉中国内政,以实际行动维护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观察]

  奥巴马达赖各有小算盘

  达赖是美方“敲打中国”的一张牌

  新华社昨日发表特稿《奥巴马见达赖:各有所图》。文章说,奥巴马见达赖,距他高调访问中国刚刚过了3个月。奥巴马打着“变革”旗号上台,但在会见达赖问题上却并未“变革”。缘由何在?

  日本《选择》月刊称,面临不利的政治经济局面,奥巴马政府为转移矛盾、赢得今年的国会中期选举,从去年底开始倾向于“敲打中国”,而达赖正被当做一张“牌”。美国著名智库凯托学会的特德·卡彭特分析,奥巴马面临来自国内政治势力的压力,这些人支持达赖且不喜欢中国,“与达赖会晤是他取悦这些政治势力的方式之一”。

  国际舆论认为,以宗教外衣作伪装,与西方政要会面,推销其分裂祖国的政治图谋,给中国制造外交压力,是达赖多年来的一贯做法,而见美国总统则是其“重中之重”。德国学者南因果认为,达赖的政治主张在国际上受到质疑,越来越多人对有关问题有了更真实的认识。为改变此现状,达赖不得不加紧活动。

  (据《羊城晚报》)

  [分析]

  美中关系或暂时趋冷

  以往美国总统上任之初都有“低谷期”

  奥巴马会见达赖后,美中关系在2010年或许进入一个相对的“冷却期”?曾多年担任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会长的兰普顿担心:也许美中关系将经历一两年的困难时期。

  而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副主席包道格也表示:与以往一样,美中合作关系可能会冷却一段时间。兰普顿表示,就目前看,美国和中国并不是对方最大的问题;双方的关系可能会遇到一些麻烦,但不应该将暂时的困难演绎成更大的矛盾。他指出,未来双方需要共同应对很多问题,如稳定全球经济,气候变化,防核武器扩散。当前美中合作关系是两国的核心利益。他预测两国关系可能在奥巴马执政第二年遇到更多挑战。“以往美国总统上任第一年,美中关系都会经历一个低谷,从第二年开始转好;这一次不同,我们有很好的开始,但奥巴马只是把传统上第一年的低谷推迟到第二年”。包道格则希望奥巴马会见达赖之后美中关系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复原”,这样今年4月举行的核问题峰会、5月举行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以及6月在多伦多举行的20国集团峰会才有可能取得更大进展。

  (据《羊城晚报》)

  [链接]

  历届美国总统

  会见达赖情况

  ●1991年4月,老布什在白宫私人住所以“私人身份”会见达赖。

  ●1994年4月,克林顿在白宫会见达赖。美国会当天通过一项法案,承认“西藏是主权国家”。

  ●1998年11月,达赖在白宫地图室拜访第一夫人希拉里时,克林顿以“顺道拜访”方式与其会面。

  ●2000年6月,克林顿在白宫会见达赖喇嘛,并表示支持达赖以和平方式与中国对话。

  ●2001年5月,小布什在白宫会见达赖,随后白宫发言人表示,小布什“强烈支持达赖争取同中国政府展开对话”。

  ●2003年9月,小布什在白宫会见达赖,重申美国关于对保护西藏独特宗教文化的语言特性的强烈承诺。

  ●2007年10月,小布什高调到国会,出席达赖喇嘛获颁赠国会金章仪式,这是首位在任美国总统与达赖一同在公开场合出现。

  (据《法制晚报》)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