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生物代谢“小配角”派大用场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20日07:55  解放日报

  本报讯 (记者 彭德倩)人类疾病中八成以上与代谢系统相关,这一领域已成为全球生物医学界关注焦点。近日,复旦大学科研人员发现:乙酰化修饰是蛋白质在生物代谢过程中的重要“装备”,对研究代谢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昨天出版的《科学》杂志,罕见地同时发表两篇相关论文。

  什么是乙酰化修饰?专家解释:如果说基因是指挥生命运行的核心机构,那么蛋白质就是在各种活动中直接上阵的“大兵”。它们可不是 “赤手空拳”,必须得经过“修饰”,也就是说,针对信号传导、能量代谢等不同“战场”,蛋白质需要配备上不同武器装备,即在蛋白质大分子上嫁接一个化学基团。如嫁接上磷酸基团的就是磷酸化蛋白质,而嫁接上CH3CO这个乙酰基团的就是乙酰蛋白质。

  据介绍,早期一般认为,乙酰化修饰功能仅仅是人体脂肪代谢中的小小配角。然而十多年前,学界就有人预测乙酰化修饰的功能应远不止于此。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赵世民、雷群英两位教授带领课题组在这一预测基础上深入探索。实验结果表明,蛋白质的乙酰化修饰不是少数,如在人的重要代谢器官肝脏细胞中有超过1000个蛋白是被乙酰化修饰的,远远多于此前所知的76种。而在原核类菌这一原始低等生物中同样存在着不少乙酰化蛋白。这意味着,乙酰化修饰极可能影响着细胞生理状态下各个方面,同时普遍存在于人体的代谢酶之中,调节代谢通路及代谢酶的活性。

  昨天出版的《科学》杂志,专门为《代谢酶的乙酰化协调碳源的利用和代谢》和《蛋白赖氨酸的乙酰化调控》这两篇论文配发长达两页的专业评论,认为 “该研究为开发调控代谢的药物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为包括肿瘤在内疾病的全新治疗手段的发展提供了可能”。不过,研究人员对何时能有“乙酰化修饰药物”语出谨慎。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