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做足功课促就业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20日07:55  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徐敏

  放寒假、过春节,今年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心中依然绷着就业这根弦。上海电机学院院长夏建国等在慰问留校过年的学生时,遇上毕业班学生总要细问:“工作找好了吗?有啥困难吗?”不少学生表达了新年心愿:不但能找到一份工作,而且能找到理想的工作,职业生涯有个“高起点”。

  学生的心愿与学校新年的促就业思路十分吻合。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630万,上海高校毕业生16.8万,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如此形势下,电机学院自我加压,“不仅要确保高就业率,还要想方设法提高就业质量。”何谓“就业质量”?电机学院给出的定义是:不光看毕业生薪酬高低,还要看工作是否与毕业生的职业规划相匹配,能否学以致用。

  提高就业质量的前提,是有充足的岗位可供选择。上海电机学院承诺,今年为毕业生提供的岗位要比去年增加20%以上。校园招聘会进一步细分,从去年11月至今,学校已举办综合类、文科类、专科类、IT类等多场招聘会。如今正筹备的中小企业校园招聘专场,准备一开学就推出。学校还积极拓展长三角就业市场,专门包了几辆大巴士,组织学生到浙江嘉兴、江苏南通等地参加专场招聘,学生积极性很高。

  “如果说,春节前我们促就业用的是‘海选’,那么节后就要‘人盯人’。”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查引娟说。今年该校分别有本、专科毕业生1100人与2200人。

  最新统计显示:本、专科生中各有30%和50%的学生已与用人单位签约或达成就业意向。“没方向”的学生,也在学校的就业调查表上写下求职中遇到的问题。春节里,学院就业中心的老师把这些调查表分门别类,有的属学业欠佳,有的是求职心态问题,有的不懂面试技巧,有的缺少技能证书。这些调查表将发放到各院系,由辅导员、专业教师给予学生个别辅导,为他们重点推荐岗位。

  良好的人才培养模式,能架起“梯子”,让毕业生走向就业“高起点”。而这把“梯子”,需要高校和用人单位共同打造。上海电机学院领导春节里还广赴企业,听取对毕业生的反馈意见,收获颇多。不少企业对电机学院毕业生的评价是,动手能力强,能活学活用。例如,地铁企业反映,该校毕业生排除地铁运行故障的能力强,所用时间比其他院校毕业生少。不过,也有单位表示,希望电机学院学生不光自己埋头苦干,还要加强与人沟通能力,同时还希望从中涌现更多擅长技术革新的创造性人才。收罗多方意见后,上海电机学院正酝酿新一轮教学改革。下学期,学校将开设“博学讲坛”,请人文社科类专家给学生开讲座,为工科学生补上人文素养这一“短板”。学校还将搭建平台,让更多本科生有机会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甚至鼓励学生科研团队自己到企业承接小课题,培养学生科研能力与交际能力。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