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在孩子心里播下“民族文化种子”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20日09:06  东方网-文汇报

  时间:上午9时。地点:青少年活动中心。课程:京戏昆曲。现场:课堂里50多个孩子,跟着讲台上的老者哼唱,像模像样……如果你以为,这只是寒假里沪上某个艺术兴趣班的普通一课,就错了。这是上海市青少年民族文化系列培训,寒假里在各区免费展开。

  时间:晚上7时。地点:贺绿汀音乐厅。节目:民乐演奏。现场:10来个年轻学子各持家什,合奏出行云流水一般的曲调……如果你猜这些孩子是专业学民乐的,那也对。他们尽管稍显稚嫩,演奏已有相当水准。

  在刚刚过去的牛年里,上海全市18个区县的1000多所中小学校和中专职技校,以各种别具一格的形式,作了为期9个多月的全方位艺术展演;民歌、民舞、金山农民画、南汇锣鼓书、彩豆画、奉贤滚灯、花泥画、烙铁画……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一一呈现,这是上海青少年民族文化系列培训活动的成果汇报。

  “通过培训与展演,我们希望同学们得到优质的民族文化教育,激发起对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要在孩子们心里播下“民族文化种子”!

  与名家名师“近距离”

  梅葆玖、尚长荣、程十发、秦怡、孙道临、茅善玉、黄豆豆、郎朗、卞祖善……5年来,因为青少年民族文化培训活动,学子们有了机会,定期和文化艺术界名流“近距离”。名家名师为他们开设专题培训讲座,台上台下其乐融融。

  “青少年民族文化培训活动,启动于5年前的3月。我们以‘技能培训、才艺展示’为方式,以‘社会参与、名师指点’为平台,利用社会文化教育资源,包括聘请名家、名师指导同学学习民族文化。”市教委专门聘请了400多位专业工作者,担任艺术活动兼职辅导员,并请到百名文艺界、教育界老专家,成立了“上海市艺术教育委员会关心下一代专家指导团”。

  据介绍,5年来市教委每年拨专款1000万元,开展免费培训;以京昆戏曲、民族工艺、中国书画、民族歌舞、诗词吟诵等10个项目为核心,培训范围则从起初的市区逐渐扩大到市郊区县学校,“启动第二年,就已覆盖到15万人次的中小学生”。为让更多师生走进“艺术殿堂”,上海市教委把公益性的艺术教育赏析讲座、普及演出搬进上海大剧院,已接待学生观众2.9万人次,教师近6000人次。

  民间艺术引进课堂

  目前艺术教育课程在沪上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开设率达到100%,高中阶段为95%。在统一的基础型课程外,还有拓展型、研究型课程,“必修课打基础、选修课塑发展、活动课展才华”。上海的高等学校,也都开设了艺术类选修课。而在中专职教系统,艺术欣赏课也已被列入10门基础性必修课程之中。

  近年来,不少区县在指导专家、校外教育机构教师、本区县学校老师的共同努力下,还逐步形成了民族文化培训校本课程和区本教材。有的区县更加大教学科研力度,开展相关课题研究。金山区西林中学的版画、教院附中等的武术、亭新中学的风筝、辅读学校的工艺品制作,还有奉贤区的滚灯、花泥画、烙铁画……都是结合本区域人文特点新开设的培训活动项目。

  本报记者王乐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