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过年那些事儿

  团年·守岁

  一年365个夜晚,农历除夕夜是最令人难忘的。它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永远是那么美好而重要,那么魂牵梦萦而难以释怀。

  团年在除夕。每当夕阳西下、倦鸟归巢时,暮色渐渐降临,天空中飘散着缕缕炊烟。不知从何时起,都市、乡野,到处响起一片“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伴随着一阵阵欢声笑语,千家万户便开始举杯祝福,吃全家团圆的年夜饭了。

  “大人盼种田,小孩盼过年。”这虽是一句老话,却含意深远。如今独生子女多,个个都是“小皇帝”,似乎天天在“过年”,但这团年饭毕竟不同寻常。尽管桌面上摆满了热气腾腾、清香扑鼻的鸡鸭鱼肉,家境宽裕、阔绰一点的人家甚至还有山珍海味,但孩子们何曾想到:为了按时回家吃上这顿年夜饭,家里的亲人,不管身在何处,即使天涯海角,也不顾路途遥远,风尘仆仆赶回家来了。平日里,家人团聚,哪有这样齐全?哪有这般热闹?只因为,款款亲情,血浓于水啊!

  丰盛的年夜饭后,关上大门,一家老小便团团围坐在火炉旁,嗑瓜子,剥花生,喝茶守岁。浏阳民间守岁,一般有两种含义:对年长者来说是“辞旧岁”,含有珍惜光阴之意;对年轻人而言,有为父母益寿延年的意蕴。因此,凡是父母健在的人,都虔诚守岁,以示献上一份孝心。直至子夜的钟声敲响十二点,央视春晚诸如《难忘今宵》的歌声和不绝于耳的鞭炮声汇成一曲欢乐、美妙的交响乐响彻夜空时,人们才带着对旧岁的深情眷恋、对新春的美好希冀,渐渐进入甜蜜的梦乡。

  祭祖·拜年

  新年为岁首,第一件要事就是祭祀祖先。祭祖一般在家中拜谒。祖宗牌位前摆好了美酒佳肴、时令果品,供列祖列宗享用。点燃香纸蜡烛后,家长率子孙行叩祭礼。民间视新年祭祖为延续宗族和家庭香火的重要礼仪,其意义就在于慎终追远,祈求祖先保佑子孙后裔繁荣昌盛。祭祖完毕,家家户户便争先恐后地开门燃放爆竹,热闹庄重地接年、拜年了。

  在浏阳,拜年是春节期间的一项主要活动。正月初一,由长辈中年龄最大的人开启前门,也叫“开财门”;再鸣放爆竹,叫做“出行”。早餐取青菜、芋头烹食,谐音“清泰”和好事“遇头”。早饭后,晚辈向长辈次第拜年。初二,女婿上岳父家拜年,俗称“初一崽,初二郎”。别人登门,主家向客人拜年称“拜上门年”。初八后相见,则称“拜个迟年”。新女婿第一次去岳父家拜年,留宿较久,叫做“陪郎”;亲友邻里均请其赴宴,叫做“陪新客”。

  压岁钱是大年初一的重头戏。年夜饭甫过,酒酣耳热之际,长辈们便要给晚辈分发压岁钱了。有的人家,是在孩子们夜里睡熟后,把压岁钱放在他们的枕头底下,以求孩子们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吉祥。如若此时未给,则在拜年时发给。直到今天,压岁钱仍是孩子们过年时最大的乐趣。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