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报:应努力赶搭中国经济快车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20日10:10  国际在线

  新加坡《联合早报》2月18日社论,原题:多辟渠道了解中国就算是足不出户的新加坡人,大概也无人不知中国崛起对新加坡的重要性。因为中国崛起,为新加坡拓展海外商机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因为中国崛起,学习被不少国人长期漠视的华文华语变得更有切身利益;因为中国崛起,一贯以英文为教学媒介语的学校加紧培养“双文化”人才……中国崛起的庞大影子,使得须要适应外部环境变化来生存的新加坡必须求新求变。

  国务资政吴作栋在“通商中国”新春团拜会上的讲话,进一步说明了中国崛起对新加坡的关键作用。他指出,中国可能在十年后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新加坡必须寻找机会,赶搭中国经济快车。中国如今已经是新加坡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也是我国注入最多投资的经济体。截至去年12月,新加坡公司在中国的累积投资已经高达400亿美元(约560亿新元)。

  作为一种长期投资,新加坡政府加强培育下一代,通过强化语言训练,让他们具备赶搭中国经济快车的能力。目前每四个中学生当中,就有一人选择修读高级华文作为剑桥‘O’水准的考试科目;对华文有兴趣及能力的学生,也可以在小学及中学修读高级华文,并且在升上初级学院后选修“中国通识”课程。在学校假期组织学生到中国参加交流浸濡活动,已经是许多学校必备的教学内容之一。此外,初院学生也能够参加华文语文特选课程以及双文化课程。教育部目前也还在探讨如何进一步改善华文教学。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对新加坡如此重要的大国,国人除了书本上的知识,还必须亲自去感受和体验实实在在的中国,切身了解这个国家的发展和变化。旅行当然是一种可能,然而短期且走马看花式的接触,只能产生肤浅甚至可能是扭曲的印象。要真正了解这个急速转变的大国,有效的办法还是在那里长住一段时间。留学是一种途径;另一个可行的办法,或许正是“通商中国”开展的“青年浸濡项目”。

  “青年浸濡项目”主要让有意到中国发展的新加坡青年,获得到当地实习的机会,累积在华的工作及生活经验,为日后与中国深入打交道奠定基础。获选的青年可以在当地实习6至18个月,期间可以领取实习津贴,并参加各项交流活动。目前已经有八家本地企业参与这项计划,在深圳、珠海、上海和江苏等中国发达地区提供了14个实习机会。本地青年对计划的反应也相当热烈,“通商中国”从去年11月在各大学网站发布计划消息以来,已经接获80多份申请。

  所谓“知己知彼”,美国知名的“中国通”,无不都有在华工作和生活的经验,例如弟子遍及美国外交界、学术界和新闻界,影响一整代美国人对中国看法的哈佛大学历史系教授费正清,便在中国居住超过17年。要真正深入了解中国,新加坡也须要培养自己的“中国通”。除了个别因机缘巧合得以常驻中国的国人,类似“青年浸濡项目”的平台也有助于系统化培训了解中国的人才,为日后深化双边合作关系扮演搭桥和沟通的关键角色。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