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剽”来的书竟大热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20日14:06  金羊网-羊城晚报

  德国·

  闲言碎语

  ·程丹梅(汉堡)

  剽窃别人作品的人,一般脸皮厚,为自己辩护就如鲁迅作品里孔乙己似的:窃书不能算偷。德国也有这般例子。

  最近有一个17岁的女孩儿出了一本书,特火,高踞畅销书榜不下,内容是关于青年人的问题:吸毒、乱交,要多疯狂有多疯狂。德国文学界一片惊讶:了不得,后生可畏!17岁的天才!奇异的风格!看那女孩儿,不像有这经历的人呀!却原来,人家是剽窃来的。剽谁的呢?报纸上管那人叫“暗影中的人”。其实那个人叫埃润,28岁的大学生,他把自己在柏林的疯狂生活,特别是在一家叫“伯格撼”夜总会(英国一杂志称其为世界顶级夜总会)的经历写在自己的博客中,然后由一家出版社出了这本小书,印了300本,默默无闻。不久以后,一个叫海伦娜·赫格曼的女孩儿也写了相近的一本书,同样的充满了吸毒、性和世纪末日的情绪,立马畅销。所不同的是,海伦娜一点儿没经历过这些。埃润不认识海伦娜, 但海伦娜却认识埃润的书。《南德国报》说,海伦娜未经许可用了埃润的很多章节,谁读过埃润的小说,谁就能感受到,那每字每句都是埃润自己的亲身经历。有人对比了两本作品,甚至能发现很多埃润的句子和描写都出现在海伦娜的书中。文学评论家也指出,海伦娜作品中的情节常常对不上号,互不联系,而且也看得出来,作者没有自己的体验,抄袭的痕迹十分明显。但是后者却辩解说:这是如世纪一样老的话题,如果我们现在开始去挖掘谁剽窃谁的作品,那文学界该关门了。

  尽管知道是剽窃成书,但海伦娜还是出尽风头,法兰克福书展要给其颁大奖,电视台还专门采访。埃润觉得很不公平,那女孩儿凭什么因为一本书就那么成功,而他那本书是他付出了离家出走、坐牢和吸毒等代价的生活结晶。对他那本书,他得到的都是消极评价,而到女孩儿那里,全成了优点、特点,甚至风格!后来,人们知道了一点细节,就是女孩儿的爸是一家剧院的戏剧顾问,他将埃润的书给了女儿当素材。17岁的女孩儿写书能马上得到出版社青睐,并且马上大红大紫,让出书难的作家们不能不心里敲小鼓。埃润说,他生气的不是女孩儿剽窃他的小说,而是女孩儿说她自己的抄袭行为是一种文学的“重新混合”形式。

  埃润和出版社交涉的结果是,将来海伦娜的书再版时,某些章节将注释出自埃润的小说,出版社给了埃润一点点补偿并许诺说秋天将会出他的那本书。但埃润对此不抱希望,谁知道那时候谁还对他的小说感兴趣呢!当他看见海伦娜坐在德国晚间最有名的电视节目“哈尔德·施密特脱口秀”上时,他沉默不语,他看见那女孩那么得意地坐在那里,而主持人手里拿着海伦娜的书不止10次地在镜头前晃动,而对他的那本却不予理睬。他说:真不公平。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