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春晚,植入了广告缺少了现实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20日15:29  新民晚报

  江砚

  放眼世界,怕是没有一台晚会能如央视春晚这般,播出前,猜测不断;播出时,收视过亿;播出后,余响不绝。这不,今天打开各大网站,都有关于春晚的调查。新民网的调查显示,有多达73%的网友给的分数是“不及格”,其他门户网站的调查评分,也很低。

  或许,网友的人群构成与电视观众有些差异,但观众普遍对央视春晚感到失望,却是不争的事实。大家意见最集中的,是广告植入太多了。我倒觉得,春晚最大的问题,是缺少了对现实生活的关切。整台晚会总体上,在回避现实,有的节目,甚至在歪曲现实。比如赵本山的小品《捐助》,让被捐助者拎着普通人根本喝不起的名酒去给捐助人送礼、磕头,不仅严重伤害了被捐助者群体的人格尊严,也严重歪曲了现实。

  去年,赵本山的小品名为“不差钱”。春晚差钱吗?看看那越来越豪华的排场就知道了——那么多人伴舞、那么繁杂的舞台、那么晃眼的灯光。但是,有什么节目给人留下回忆呢?究其原因,就是节目缺少对现实的关切,缺少直指人心的力量。

  其实,关怀现实,切中时弊,本身就是春晚的好传统,回想那些至今让人津津乐道的经典节目,如《宇宙牌香烟》、《超生游击队》、《打扑克》《警察与小偷》等等,不都是以针砭时弊见长吗?

  婉拒春晚之邀的周立波,春节推出了“一周立波秀”节目,尽管有着包装过度、广告过多的毛病,但仍颇受追捧。这个节目最难得的优点,就是以2009年新闻为创作核心,就是针砭时弊。此外,曾经有人把2009年部分官员的“雷人话语”编成了很绝妙的小品,还公开见报了。

  这样的思路,这样的创意,并不像马未都先生的文章一样有知识产权,春晚为什么不用呢?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