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网友发帖:纬七路过江隧道将收费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21日02:49  扬子晚报

  地铁三号线一号线西延线

  开始勘探过江地质

  纬七路过江隧道要开始收费了?昨天,西祠胡同网站“扬子晚饭团”讨论版上,网友“大雪无痕咕”一篇短短百字的帖子,引起了南京市民的热烈讨论。发帖的网友说,过江隧道看来铁定要收费,因为收费员已经开始招聘了!隧道今年5月就要开通了,广大江北市民盼星星、盼月亮的,一旦收费又有什么意义,修再多的大桥、隧道又有什么意义。这篇帖子的点击量迅速上升,不少南京市民失望之余,无奈地表示,“能不能用大月票啊?”

  交通集团:

  费是要收的,只是怎么收

  昨天,记者采访了南京市交通集团办公室一位人士。他表示交通集团在长江隧道项目中只占10%的股份,无权对收费问题做出表态或者解释。在记者进行了一系列的沟通后,他又表示,交通集团既是企业,同时也是政府下属的一个公司,而不是一个单纯的市场主体,考虑的不仅有经济效益,更多的还有社会效益。

  记者问:“长江隧道会免费通行吗?”他说:“怎么可能免费呢?这是一个市场行为,有投资必然有收益。”记者问:“费是肯定要收的,只是怎么收的问题,是吗?”他“嗯”了一声。当问到具体收费金额和期限时,他均未直接回答。记者问,“收费金额不会比二桥、三桥高吗”?他说:“具体的金额已经向省里申报了,不过省里怎么批,还是未知数。”尽管官方关于长江隧道是否收费目前尚无明确定论,但有关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长江隧道收费的可能性非常大,收费标准估计与长江三桥(私家车每辆次15元,二桥每辆次20元)等同。

  记者调查:

  收费亭已建好开始招员工

  昨日,记者在浦口开发区距纬七路长江隧道出口千米左右处看到,一个具有12个收费道口的收费亭主体已经建成。据现场施工人员介绍说,收费亭主体工程春节前就已经完工,相关收费设备也已经向厂家进行了订购,到货后一周内就能安装调试完毕,投入使用。

  与此同时,长江隧道公司也向社会公开招聘车辆通行费收费员。原则上只招聘南京户籍人员。

  专家态度:

  “井”字内环将成短腿

  南京城市快速内环由城西干道、城东干道、纬三路、纬七路组成,全长20多公里,在40平方公里的主城,搭出一个井字形骨架,骨架节点分别是新庄、双桥门、赛虹桥、古平岗四大立交,目前已经闭合成形。随着今年5月1日纬七路过江通道的通车,南京快速内环将向外辐射到江北。有网友称,尽管过江通道畅通了,但长江隧道的收费站犹如一把铡刀,将内环向江北辐射的一条快速通道拦腰割断,市民过江难仍然没有解决。

  南京城交院院长杨涛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从目前来看,纬七路过江通道是南京主城内最近的一条过江通道,而长江三桥、二桥主要是分流过境车辆,即便市民过江,(长江大桥除外)大多会选择纬七路长江隧道过江的。它的收费,对目前南京交通格局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

  市民反应:

  可能“闲了隧道堵了大桥”

  得知这一消息后,市民的反映大多是失望和不满意,即使有些激烈的言辞,透露出的也全是希望南京发展更快些。网友ngziren说:都说南京落后上海二十年,我不信啊!这次去上海,黄浦江上的所有桥梁和遂道都不收费,浦东浦西畅通无阻。这下全明白了,抑制南京过江发展的障碍,是某些决策人的眼前利益所致。

  网友bhpnl话说得有点重:过江收费是对老百姓过江的羁绊,有此羁绊百姓过江还能方便吗?过江都不能方便,还谈什么跨江发展?应赋予跨江发展口号的真实内涵。网友cyrus213建议:过江隧道收费,大桥依然堵,江北发展依然快不了。市政府应该探索新的公共设施的盈利模式,这样既可以缓解财政压力,又可以实实在在的将好处落实在百姓身上,同时给江北带来新的活力。

  业内人士:

  如何合理收费还在探讨

  南京市民关心的年(次)票制,其实就是“大月票”。手中有了年(次)票,随便走二桥、三桥、过江隧道都行。看起来,是一个很简单的措施,却牵涉到多方利益。首先“大月票”只有便宜到一定程度,才能吸引原先走大桥的市民,从二桥、三桥、过江隧道走,从而分流大桥的负担。

  尽管长江隧道收费通行可能已成事实,但怎么收,目前官方还没有一个明确说法。网友的观点也明显分成了两派:有网友称,最好南京推行年次票制,如此一来长江隧道就不收费了;但也有网友称,他一年365天几乎难得去江北,实行年票制,他在供车上又要多出一笔开销来,显然这不公平。最好实行月票制,谁过江谁来买单。

  对于网友的看法,杨涛认为是有一定的道理。从目前来看,过江通过如何收费,政府部门还在研究,还没有一个好的办法。记者了解到,早在2007年,《南京交通白皮书》中就提到,南京将积极推行车辆通行费年次票制的改革。可是3年过去了,一直没有一个明确说法。杨涛认为,尽管过江难一直是制约江北发展的瓶颈,南京也一直在探讨过江收费问题,可是3年下来一直没有落到实处,这说明,年次票还是有一定争议,还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好办法。

  不过话又说回来,实施年次票制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要进行一系列测算。由于二桥、三桥部分经营权都已出让,政府一次回购资金的压力非常大。但推行年次票制,一样可以实现过江通道免费通行,但这项工作非常烦琐。“那么目前还有更好的办法解决这一问题吗?”记者问道。“没有。”杨涛回应道。

  本报讯 “我们要在江中钻160个孔,详细了解地铁过江沿线的地质情况。”昨天,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地铁三号线和一号线西延线自今年1月10日开工后,目前开始过江地质勘探,在此期间,相应航段船舶通行将受到影响。根据计划,两条地铁线将于2015年上半年建成通车,将成为生活在江北的市民进出主城区的首选。据悉,地铁两条新线征地拆迁工作等今年也将陆续展开。

  “两条地铁线都要过江,建设难度可谓‘前所未有’。”南京地铁总公司一负责人说,这两条新线地质情况极其复杂,地铁三号线和西延过江线都是过江线路,地铁下穿长江没有任何经验可循,而且两条线几乎穿越南京所有的江河湖泊,尤其是三号线还要下穿玄武湖和内外秦淮河,与此同时,地铁线在城中将遇到古河道、淤泥质黏土;在河西会遭遇河漫滩;在城北穿越岗谷地和岩溶区;这些复杂水文地质情况将成为地铁建设的一大拦路虎。

  江苏省水文地址勘察院相关负责人说,4月30日前,他们将在相关水域进行勘探作业,根据勘察结果,将进一步确定地铁过江线路及盾构机设计参数等。(王宏斌)

  ■相关链接

  市民发帖:应从大处看待“桥隧经济”

  本报读者孙亦羊在网上就这件事专门写了很长的一段文字:

  作为市区的过江隧道一收费,势必要降低隧道的作用,长江天堑依旧。这么做的后果,不仅隧道两端的市民很难接受,而且也有违设计隧道工程的初衷。2009年6月,“大桥网”曾经发出“南京过江隧道该不该收费?来个全民公决”的帖子。参与此次投票的网民中,投“不收”票的高达93%。据悉,同处长江沿岸,重庆、武汉、上海等城市就没有收费的过江通道。

  负责承建隧道的中铁十四局人士说,中铁为此投入了33亿元建设,双方签订协议,建成后收费运营30年再移交给南京市政府。由此可见,对建设方来说,投入者要求回报无可厚非。但是,这样的回报该由谁来买单呢?我个人觉得由市政府来买单比较合适。20多年来,市政府不是为秦淮河改造陆续花了20多个亿吗?

  另外,从长计议,市政府为过江隧道买单并不亏。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教授叶青曾经指出:其实随着“桥隧经济”的发展,隧道两头的房地产开发、就业量增加、经济总量增长等,33亿元的建桥费几年就能收回。可见,如能这样,政府不仅在为民谋福利,而且也有力的推动了隧道两头的经济发展。这么做,不是惠及各方,利在后代吗?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