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在科学发展中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21日03:10  舜网-济南日报

  钟 泉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全市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了重要进展。2009年度全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群众满意度比上年提高6.8个百分点。

  牢固树立为民理念,把加强思想作风建设落实到服务群众实践中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围绕事关省会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全市每年都组织实施一批由市级领导挂帅的重大课题调研,推动“下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活动常态化,有力地促进了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从“维护省城稳定,发展省会经济,建设美丽泉城”总体思路的形成,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全运”中心任务的确定,再到“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总要求的提出,都是广泛调查研究、集中各方面智慧的结果。实践证明,这些思路和措施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我市实际,对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7年底,我市在全国首开先河,通过开展“我为《政府工作报告》建言献策”活动,认真听取市民意见和建议,集中群众智慧和力量,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收到明显成效。已累计征集意见建议4.1万余条,一大批有价值的意见建议被吸纳到《政府工作报告》中,进入了市委、市政府的决策。现在,开门写《政府工作报告》,已经成为我市察民情、纳民意、集民智、惠民生,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优质服务品牌。

  各级各部门结合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通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下基层、解难题、办实事”、“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城乡携手共建新农村”、“机关党员先锋号”等主题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认真了解把握社情民意,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以开展“行政效能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大力推进行政审批、财政管理等多项改革,全面梳理审批流程,压减审批环节236个、申请材料681件和办理工作日1104个,审批时限压缩49.2%,同时对4326个处罚事项进行了规范,进一步优化了发展环境,改善了群众办事条件。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首批参学部门和单位党员领导干部围绕事关济南长远发展的12个重大问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较高质量的调研成果。在城乡携手共建新农村活动中,参加共建的920多个部门和单位,协调落实帮扶资金13300余万元,落实帮扶项目2100多个,解决群众关注的实际问题1750多个。市民政系统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着力打造“贴心民政”服务品牌,得到基层群众广泛赞誉,国家民政部及省市领导给予了充分肯定。

  坚持贴近生产生活,认真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

  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关心群众,关注民生,积极解决群众关注的利益问题,切实保障和改善居民群众生产生活。

  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加大对农民工转移和返乡创业扶持力度,积极做好零就业家庭、高校毕业生、复员军人等人员的就业工作,确保就业形势基本稳定。近3年来,全市累计安置城镇就业再就业47.6万人,城市“双零家庭”实现“动态消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2009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安置就业再就业14.8万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8.8万人次。

  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农村最低保障标准每年1200元以上,部分县(市)保障标准达到每年1800元,享受农村低保的人数约占农村人口总数的2%。基本建立起市、县、乡三级负担的财政供养体制,全市共有12486人纳入农村五保供养范围,集中供养率达到77%。城市低保实现了应保尽保,保障标准为月人均330元,享受城市低保的人数约占城市人口的2%。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8%,筹资水平每人每年达到100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0%。

  强化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在全国率先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已累计启动改造棚户区67个,动迁居民15.3万人,建设安置房210万平方米。认真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4489户家庭享受到廉租住房补贴和实物配租。全面启动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105个村庄整体搬迁项目正式启动,

  新建农村住房6.4万户,改造危房1.1万户,农民住房条件、生活环境逐步得到改善。

  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收入增长机制,不断提高农民和城市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居民群众的消费能力和生活质量持续提升。2009年,实施农村扶贫开发项目30个,带动10.8万低收入农民增收。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722元,增长9.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770元,增长8.2%;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保持在100.33。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确保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市委、市政府全面分析、科学决策,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砥砺奋进,有效促进了经济稳定回升。

  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协调。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市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学在校生巩固率、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均保持在100%,初中在校生巩固率99.06%,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90.1%,职业教育学生就业率达95%。全面实施了农村中小学“211”工程和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化工程,努力把学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取消了外来务工子女借读费,在全省率先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作业本费、课本费和住宿费,基本解决了经济困难家庭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

  实施“惠民医疗行动”。加快推进“卫生强基工程”,积极稳妥地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大病救助和惠民医疗制度。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现全覆盖,乡镇卫生院建设全面完成,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进展顺利。2009年,全市80%以上的村卫生室达到了标准化要求。

  加快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大力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制定出台了《关于建设文化强市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见》,着力实施思想道德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发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文艺精品创作等六大工程,大力推进城乡文化设施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居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2009年,建成6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800个农家书屋。结合迎办第十一届全运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推动群众体育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机关。全市全民健身设施已达299.4万平方米,连续四届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同时,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创品牌”、“建美丽泉城、迎和谐全运”等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统筹协调利益关系,积极创造有利于群众安居乐业的环境条件

  切实履行维护稳定的重大政治责任,扎实推进平安济南建设,加强和改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积极适应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发展变化,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有效预防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进一步维护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拓展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在继续完善12319公共服务热线、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功能的基础上,2008年9月,通过整合各类公共服务热线,又将市长公开电话改造升级为12345市民服务热线,为群众表达利益诉求提供更加畅通、便捷的渠道和平台。截至目前,已接听受理市民来电120万个,办结率超过97%,回复率达100%,群众满意率为98%。舜耕路南延工程施工延期、环山路多个居民小区水质污染等热点难点问题通过热线得到了及时有效解决。

  大力加强城市应急保障工作,整顿和规范食品药品市场秩序,全面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积极开展手足口病和甲型H1N1流感防治,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力度,积极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探索建立重大社会事项风险预警管理机制。深入开展领导干部接访、干部下访以及“信访积案化解年”等活动,全市来访总量、到市以上集体访量持续下降。

  着眼营造群众安心满意的社会环境,进一步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突出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治安问题。全市公安机关通过全面实施“流动警务全时化”巡逻防控,使每一辆警车成为流动的派出所、报警点和服务站。同时,在出入市区的主要路口普遍设置治安检查站和智能电子卡口。去年以来,全市发生的抢劫、伤害、盗窃汽车案件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16.6%、6.4%和60.9%,公安机关破案数、抓获犯罪嫌疑人数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提高25.3%和30.2%。2009年,市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分别达到98.2%、94.87%。

  持续创新公共管理,通过转变职能落实责任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坚持民生优先,强化民生投入,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近年来,市级财政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不断增长,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2009年,市级财政用于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达到50.73亿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47.57%,有效地保障和改善了民生,促进了社会事业发展。

  牢固树立抓城建就是抓发展、抓民生的理念,以科学规划引领城市建设,高标准高起点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使城市建设成果真正惠及城乡群众。2007年11月,我市全面启动小清河综合治理工程,一期工程投资34亿元,于十一运会开幕前夕基本完工,小清河生态面貌及两岸基础设施条件大大改善,防洪标准也从20年一遇提高到了百年一遇。同时,全面完成大明湖扩建改造工程,并免费开放,使大明湖由“园中湖”变成“城中湖”,为广大市民和外地游客提供了休闲、健身、游览的好去处。

  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市委、市政府围绕打造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积极探索政府主导的市场化棚改新路子,创新公共管理,不赚群众一分钱,不向开发商转嫁负担。拆迁群众安置以回迁为主,不安置在城市的边边角角;住户面积不够43平方米的,一律由政府无偿补足,且拥有完全产权。改造项目配套完善公建用房,所得收益用于困难居民物业补助,让困难群众既能住得上又能住得起。现在,已有6个棚改项目竣工启用,约8000户居民陆续回迁入住。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