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海澄清:心理陪护师并非“陪聊” 新诞生的心理陪护师职业引起是否会导致变相色情的争议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21日03:35  南方都市报

  本报讯 据《新民晚报》报道上海市心理咨询行业协会16日发布消息,春节过后该市将诞生三项新职业,其中注册心理陪护师职业引来了不小的争议。为此,上海心理咨询行业协会会长王裕如昨日表示,注册心理陪护师一职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陪聊”。

  “陪聊”被明令禁止

  近年来在一些地方出现了所谓的“陪聊”服务,对此,我国法律是明令禁止的,工商管理部门对开办“陪聊”公司的申请也不予审批,并对擅自从事此类服务的公司按“超范围经营”严肃处理。在有的城市,出现了标名“情感陪护”或“精神陪护”字样的服务机构,但几乎均属“地下公司”。有些组织者以开办“精神陪护”公司为名,实际上有涉足色情业之嫌。

  心理陪护持证上岗

  “新创立的注册心理陪护师职业,工作方式是陪聊,但与一般意义上的陪聊又有本质不同,可以说是一项结合了护士的医学护理与心理咨询师的精神慰藉于一体的新型工作”,上海心理咨询行业协会会长王裕如说。针对社会上对心理陪护是否会产生“越界”或导致“变相”色情的疑虑,王裕如说,由于是陪护师与顾客之间的一对一服务,私密性较强,因此特别需要加强行业管理,上海心理咨询行业协会将对从业者进行业务指导与监督,并制订相关的执业守则,通过培训持证上岗的心理陪护师,绝对不同于所谓的“陪聊先生”或“陪聊小姐”,不应涉及陪旅游、陪购物之类的超范围服务。

  注册不会受到限制

  由于注册心理陪护师因其界定与传统“陪聊”相近引发网友争议,王裕如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注册心理陪护师一职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陪聊”,而是对老人、孕妇、孩子等有特殊需求的人群,运用心理知识、生理护理技巧和沟通技能进行心理和生理上的护理和陪伴,目前这个职业仅出现在上海范围内。

  国家工商总局的工作人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该职业今后涉及工商注册等相关手续,只要其行业界定符合法律法规即可,不会受到特殊限制。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