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云南曲靖各级供销社精心打造“乡村流通工程” 服务“三农”不留死角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21日03:45  中国青年报

  

  新华社昆明2月20日电(记者吉哲鹏)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云南省曲靖市各级供销社通过建设现代化的“乡村流通工程”,不仅农民“买”难问题正逐步解决,而且还让农民“买好”,供销社也成为拉动农村消费需求的“火车头”。

  位于乌蒙山中的会泽县大海乡坪箐村海拔3100余米,风景秀丽却路途艰难,有“乌蒙第一村”之称。春节前夕,记者来到坪箐村农资农家店,看到整齐的自选货架上摆放着副食品、文具、香烟等商品,仓库里化肥、农药、地膜等农业生产资料摆放整齐有序,全部货品都明码标价。

  正在店里购买洗衣粉的村民刘关云说:“这店价格公道、品种多。到县城的路太难走,我们办年货需要什么就给店主朱云奎打个招呼,他去县城进货回来后保准给你送到家里。”

  “特别是大雪封山后,朱云奎就是用人背、骡马驮也要保证村里人的日用品供应。”坪箐村村支书朱玉祥告诉记者,村里的农资农家店有800多种单品,为坪箐村委会11个自然村供应商品,同时还收购村民的土豆、土鸡和药材等土特产。

  记者在曲靖市的会泽县、麒麟区、宣威市看到,各乡镇、村委会的综合服务社装修整齐,统一绘有绿色的供销社标志,店铺内均采用敞开式货架,分为日用消费品和农业生产资料两个销售区,来店里购买年货、询问农资信息的人络绎不绝。

  “目前曲靖市乡村流通服务体系不仅遍及各个村委会和交通、经济条件好的地方,还覆盖了‘乌蒙第一村’、‘珠江源头第一村’等大部分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的地区,争取做到服务‘三农’不留死角。”曲靖市供销社主任黄耀春说。

  曲靖市供销社系统的基层网络网点不仅解决农民“买难”,更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放心和实惠。在曲靖市麒麟区供销社黄泥堡村综合服务社,村民张喜善给儿子买了1包饼干、5颗糖豆和5颗奶糖,“总共才3块钱,算下来比小卖部便宜5角钱。”张喜善历数农资农家店的好处:除了日用品外,在这里买化肥送货上门,既便宜又放心,手头紧还可赊购,也不用担心出现假币。

  截至今年年初,曲靖市9个县(市)区均已建成农资和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其中全市农资销售网点达1510个,恢复和发展日用消费品网点4018个。供销社系统的经营情况也映射出农民的认可。据统计,2009年曲靖市供销社系统实现经营总额30.3亿元,同比增长25.47%;实现利税5030万元,增长33.7%,并呈逐年增长趋势。

  “通过‘乡村流通工程’,农民买到了放心、安全、价格合理的农资产品和日用消费品,农村消费需求也得到扩大,农资供应成本高、农村日用消费品和食品安全水平相对较低、农村物价指数高于城市等问题将逐步得以解决。”曲靖市委书记赵立雄说。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