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院落自治还权于民 武侯区构建惠民新型城市社区(下篇)

  核心导语

  2007年开始,武侯区主动适应社区管理工作外部环境的变化,以设立社区工作站为突破口,实行“居站分设”的管理模式,将社区公共事务从社区居委会完全剥离,大力试点推行“院落自治”。

  社区自治端口前移,社区自治组织化体系不断完善,不仅重塑了社区体制架构,而且把以人为本的理念具体化为社区群众的需求,和谐因子在武侯区每一个院落生根发芽。武侯区城乡群众在和谐的社区氛围里,共享发展成果。

  端口前移 院落自治公开阳光

  据了解,长寿苑社区党总支在街道党工委的指导下,经过多次调研论证,草拟了《长寿苑社区各院居民自治实施方案》,并分别提交社区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居民代表大会决议,及时向辖区党员群众公开,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建议,最后形成正式的院落自治方案。同时,及时召开院落居民代表大会,针对院落的实情和居民群众的需求制定出符合居民院落实际的“院落居民自治公约”,使院落自治既合法又有章可循,更符合群众的意愿和利益要求。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武侯区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规范院落居民小组工作,街道把对社区居委会的标准化建设要求移植到院落居民自治小组,统一给居民自治小组挂牌;统一院落居民自治小组办公场所,使院落居民有事找得到人、有人能够办事;制定小组成员工作职责,制定小组成立的工作联系网络图,使院落自治工作公开阳光。

  同时,社区还制定了院落居民自治小组工作制度和院落居民自治公约制度。院落居民自治小组下设“一长三员”,即在小组长领导下,设立院落事务管理员、卫生管理员、安全管理员。各院落居民都制定自治章程、小组长和三大员岗位职责等规章制度。自治小组受居民委托,接受居民监督,及时反映院情民意,在院落党支部的领导下,独立自主地开展院落居民工作,动员和组织居民参与院落管理,充分发挥了院落的自治功能。

  主要事务“三公开” 社区群众唱主角

  记者了解到,为了让社区居民清楚了解到社区事务的处理,长寿苑社区积极开展“三公开”。通过党务、居民、财务三公开制度,充分引导党员群众在社区自治中唱主角、挑大梁、有作为,从而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社区自治管理。

  在实施过程中,社区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引导各党组织和党员结合自身实际,在为民做好事、办实事等方面进行公开承诺,并将承诺内容和完成时限进行公示。同时,社区党总支和院落党支部通过成立党员服务队、党员义工队、党团员志愿服务队,设置扶贫济困岗、治安巡逻岗、环境维护岗、宣传信息岗、公益服务岗,开展“走进星期五、服务为大家”等活动,搭建党组织、党员履行承诺平台。

  而且,社区还建立公开承诺事项备案销号制度,对党组织、党员做出的公开承诺建档立卡,对承诺事项实行台账式的动态管理,坚持一季一检查,半年一通报。仅2009年,辖区内的31个党组织、192名党员共承诺事项216件,目前已全部兑现。群众评价说:“这里的党员真不错,能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我们就是需要这样的党员。”

  为确保“三公开”制度全面落实,社区在公开内容上确定了重大事项通报。首先设置公开栏,将长期的、程序性的公开内容与动态的、阶段性的公开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实效,开设党务、居务、财务公开专栏等;其次,按照“提出方案、组织审定、实施公布、反馈信息、立卷归档”的程序,注重落实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推进决策民主化、监督规范化。

  科学民主 院落事务管理“还权于民”

  武侯区共有社区居委会56个,居民小组696个,院落1314个。其中专业物业管理机构管理的院落448个,占全区院落总数的34.1%;社区管理的院落866个,占全区院落总数的65.9%。老社区多、基础设施落后、社区管理范围广、人员结构复杂,由于利益关联度低、价值需求不一等原因,导致居民参与社区自治积极性不高、效果不好。

  推行“院落自治”后,将自治端口前移,使居民对真正的自治有了切身感受,辖区居民参与社区自治的热情和积极性空前高涨。同时,通过民主管理,自治效果得到了明显提升,很多事情在院落内就能得到及时解决。

  武侯区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最大程度把社区管理“还权于民”,该区通过建立科学民主的管理制度,为基层各项工作顺利推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近年来,该区通过探索完善社区自治管理制度透明化的长效机制,不仅加强了社区民主自治制度建设,而且将院落事务大家评、院落管理大家议、院落决策大家定。

  同时,社区每季度召开一次院落民情议事代表大会,每半年召开一次院落自治评议大会,使院落事务规范化。院落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定期讨论来自居民的话题及意见。并且,以议事箱、议事栏、议事厅、议事会为载体,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社区议事栏将议题、讨论过程和反馈情况及时向社区院落公布。

  通过这样系列的保障措施,社区居民能够及时了解到社区一些重大决策和动态,院内的事情足不出户就得到了解决。

  本报记者 金世宗 摄影报道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