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老教师十年悉心育孤儿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21日05:02  大众网-大众日报

  □武宗义任清松高德刚 报道

  本报临邑讯 “爸,我们来看你了。”2月18日,李松带着自己的女朋友来到临盘街道办事处大杨小学王荣林老师家拜年。不同姓氏的两个人为什么会以父子相称?记者通过采访得知,这背后是一个感人的故事。

  今年59 岁的王荣林是一名体育教师。1999年,当时在临盘中心小学任教的王荣林遇到了一个特殊的学生李松。当时李松读小学三年级,父亲早逝,随母改嫁到临盘后,母亲撇下他离家出走,而其继父拒不抚养。李松去找他的远房叔叔,得到的答复是:抚养可以,但无力供其上学。

  “孩子当时只有9 岁,无论如何不能让他失学,我要担起抚育李松的责任,要不我会一辈子不安!”王荣林说。而当时王荣林还是民办教师,每月工资240 元,上有两位老人,下有未成年的儿子,妻子患有神经官能症。

  王荣林说:“当时不是没有顾虑。不过这孩子太可怜了!我当时就想,有我孩子吃的就有李松吃的,我再苦再累也要把他抚养成人。”随后,王荣林把李松安排在学校宿舍,并买来生活用品。每天王荣林为李松做饭,辅导功课,还恳求值班老师帮助照顾李松。节假日他就把李松接到家里,并为他做可口的饭菜。空余时间,王荣林就与李松聊天,从学习方法一直探讨到人生目标;从生活小事一直讨论到做人道理。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人的感情越来越深,李松不知不觉地开始叫王荣林“爸爸”。

  小学毕业了,李松不止一次流露出辍学打工补贴家用的想法。对此,王荣林批评道:“没有文化就是文盲,以后很难有前途。”但突然一天,李松留了张条离家出走了。王荣林找了四天四夜才在一家饭店找到了李松。从未打骂过李松的王荣林第一次打了李松一个耳光,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没志气!”“爸,我已经长大了,这些年,您为我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我心里最清楚,我再也不能拖累您了!”李松说。“傻孩子,爸就是再穷,也能供得起你,决不能让你退学!”说罢,父子俩抱头痛哭。

  在王荣林的坚持下,李松迈进了临盘中学的大门,并在初中毕业后考入一中职学校。这期间,王荣林和李松经常书信往来。三年来,李松竟积攒了王荣林50多封来信;王荣林也精心保留着李松的 40 余封回信。现在,李松已到济南一家汽修公司工作。前不久,李松还找到了如意伴侣,并带着女朋友回家认亲。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