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年年有鱼王学林摄影作品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21日05:16  哈尔滨日报

  年年有余,是中国人新春佳节常说的一句吉祥话。这样一组冬捕的照片,恰好契合新年气氛,也为新的一年讨个好彩头。

  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石人沟渔场位于松嫩平原嫩江左畔。该县西邻嫩江,湖泊众多,石人沟即是一处盛产鱼虾的好地方。东北冬季捕鱼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前,嫩江、松花江流域及各地较大的湖面上盛行冬季捕鱼,俗称“冬网子”,也叫“放梁子”,即打冰窟窿下大拉网捕鱼。因冬季捕的鱼易保存、运输和加工,所以冬季是北方捕鱼、吃鱼的黄金季节。

  北方冬季鱼味鲜美,吸引了少历代帝王。开捕的第一网被称作“红网”,渔民们把头网鱼用红布包上,送往京城,有的帝王还亲自到东北来品尝冬季鲜鱼,享这头一口的福。

  据史料记载,辽王最喜吃“冰鱼”。每逢腊月,辽王都率领家眷来北方达莱湖、嫩江等处,在冰面上搭上帐篷。在帐篷里把脚下的冰面刮薄,薄到像纸片儿,这时可以看见鱼儿在冰下游动,想吃鱼时把薄冰打开,即使最寒冷的天气,湖水仅仅是表面结冰,湖底是不会结冰的。在湖冰以下,湖水保持在4℃,因为这样,水下生物不会被冻死。但湖泊经过长期封冻,水中缺氧,一些较小的湖泊甚至会严重缺氧使鱼类窒息致死。这时如果在冰上打开一个窟窿,鱼类为了呼吸新鲜氧气,蜂拥而至,有的迫不及待跳到冰上来。鲜活鱼儿就会接二连三地纷纷跳上冰面,或者也可以用鱼叉将鱼叉上来。石人沟地区早期有种独特的吃鱼方法,即用木工用的刨子把大个的鱼刨成鱼片,加葱、姜、蒜,用醋、盐拌匀,味鲜无比。

  随着时代的发展,石人沟捕鱼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如过去冰上穿的革元革拉鞋,被轻便保暖的新式鞋代替,拉网时用人力,以人力推动绞盘及牛马拉绞盘,现在改用胶轮拖拉机拉绞盘,用上了机械力使劳动量减轻不少。

  石人沟渔场头网开捕时需要举行隆重的传统的祭湖神仪式。冰封雪盖的湖面上摆上供桌,10坛好酒,新杀的肥猪,远近百里人们不畏严寒都要来参加这场古老的活动。

  渔民们穿着防寒大衣、皮帽子,胶轮拖拉机拉上装在爬犁上的近千米长的大拉网,赶到“鱼把头” 根据多年捕鱼经验选定的地点,迎着朝阳开始凿第一个入网的大冰窟窿。在距离四五百米处另外选定一个出网点,插上小红旗做标志。渔民们分成两组,按入网和出网点做半圆形,每隔10米左右打一个20-30厘米的小冰洞,最后汇集到出鱼点,形成一个近千米左右周长的大圆圈,并在出网点打一个更大一些的冰洞。

  在打沿路的小冰洞的同时,两个方向用十多米长的木杆带细绳穿进冰洞,绳子的后面连接着大拉网,长木杆在冰层下靠拿拨杆的人拨动,前进到下一个洞口,待到双方汇集到出鱼口,指挥的人红旗一挥,大胶轮拖拉机的绞盘拉动大网向出鱼口移动。渔民们怀着对丰收的期望看着一条条、一堆堆活蹦乱跳的鱼儿出水。

  最激动的时刻是拉网的最后端,渔民们称其为“网堵”,大量的鱼集中在这里,卡在出鱼口,拖拉机也拖不动了,渔民们挥起“抄罗子”一下一下往外舀,鲜鱼银光闪闪地飞舞在空中,打鱼人忘记了劳累,忘记了严寒,脸上笑开了花,共同祝贺又是一个渔业丰收年。 贾大雷/文

  王学林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大庆市石油之光摄影协会副主席

  大庆市自由摄影人

  获2001年度《大众摄影》年度赛金奖

  2002年《大地情》、《苍生》获第20届国展优秀奖

  2002年《远山》、《中味洋味各不同》入选第九届国际摄影展

  2002年《通辽牛市》获全国“科尔沁草原行”摄影大赛金奖

  2006年《马背上的布利亚特蒙古人》获全国“百姓服饰衣锦”大赛最佳收藏奖;2007年《冰上捕鱼》获《大众摄影》杂志举办的全国渔文化摄影大赛最佳收藏奖;2007年获“中国首届十佳数码摄影师”称号;2007年拍摄编辑出版《布利亚特蒙古人》摄影集;2008年合作拍摄出版《蒙古马》摄影集;2008年《布利亚特蒙古人》摄影专题应邀参加第三届“青海省三江源国际摄影展”;2009年合作拍摄出版《巴尔虎蒙古人》摄影集;2009年《蒙古马》专题作品参加“第九届平遥国际大展”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