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1.5万户居民告别棚户住新楼迎新年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21日05:51  新晚报

  今年春节,71岁的陈淑琴大娘和儿子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坐在新家里过除夕,吃饺子看电视,这让陈大娘感到说不出的高兴。就在两年前,陈大娘还住在低矮潮湿、没有上下水的棚户区里,“回想起来,眼前的一切就像是在做梦。”

  和陈大娘一样,今年春节前,全市有1.5万户居民告别了棚户区,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居迎接2010年春节。

  龙橡社区:大年夜都看上了春晚

  坐在自己的新家陈大娘说,搬家前一家人挤在30多平方米的低矮的小房子里,不仅没有室内厕所,连上下水都没有,在这样的房子里一住就是几十年。而今,回迁的新居50多平方米,不仅有上下水、室内厕所,楼里还有电梯。

  陈大娘住的南岗区龙橡社区是哈尔滨市2008年启动的棚户区改造项目,是哈尔滨市第一批开工建设的小区,也是哈尔滨市第一批回迁入户的小区。据负责该小区管理的哈尔滨西站家园物业公司杨经理介绍,目前,该小区回迁居民已全部办完了入户手续,小区内的水电气等配套设施也逐步到位。为了让回迁的棚户区居民在大年夜能看上春晚,有关部门积极协调,抢在除夕前为小区开通了宽带及有线电视。

  祥和家园小区:新年团聚圆了梦

  香坊区祥和家园小区是哈尔滨市第一个棚改回迁小区。走进小区,家家户户门上贴着春联,挂着灯笼,透着春节的喜气。除夕,49岁的王清波将哥哥、弟弟等全家人请到新家过了一回团圆年。

  王清波搬进新居后,家里添置了电视、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提起过去在棚户区过春节的日子,王清波感慨颇多。“一家人在带钢厂棚户区的一间11.5平方米的房子生活了30年,屋里除了两张床,几乎再没有下脚的地方了,房子漏雨,污水倒灌,过年时根本不敢在家里招待亲戚朋友。”去年,原带钢厂棚户区居民回迁,王清波家回迁到小区12号楼一套使用面积41平方米的新房。拿到钥匙后,他就马上开始装修,就盼这个年能好好招待亲朋好友。大年三十晚上,哥哥、弟弟全家十口人齐聚王清波家,圆了王清波过团圆年的梦。

  滨江新城:飘出不一样年味儿

  今年的春节,道外区滨江新城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因为很多居民刚刚告别了大杂院、棚户区,他们春节前忙着搬家,就为了在新居里过一个舒心年。

  75岁的尹汝正大娘形容她的新家是“一步登天”,告别了棚户区不足10平方米的小矮房,她住上了使用面积28平方米的高层,是一室一厅一卫一厨朝南的房子。老人靠低保金生活,她本打算就这么搬进去,因为在老人眼里,这房子不装修也蛮好。亲戚朋友、老邻居们听说老人回迁都替她高兴,送贺礼的、送装修材料的、送餐具的……纷至沓来,有手艺的把装修活全包了。在众人的帮助下,老人的新居不比任何一家差。尹大娘说,拆迁前,她住在仁里小区小矮房里,头顶着天棚,高个子都进不来屋。一个小胡同住着6家,开门通风就会把邻居家的通道堵死……住进新房后,心里有种从未有过的敞亮感。

  居民李先生的妻子说,她家原来住12平方米房子,两家一个走廊不足3平方米,做饭洗涮都在那里,孩子小、屋里窄,两家邻居没少磕磕碰碰。李先生性格内向,遇事爱生闷气,前几年患了忧郁症,晚间不靠药睡不成觉。这回搬进了60平方米的两室一厅,李先生不用服药也能睡个安稳觉了。夫妻二人一商量,过年挂个大红灯笼“走走红运”。

  F10栋3单元的邹志敏爷俩是滨江新城第一个住户,他们头天下午领钥匙,第二天就搬进了新居。他家原住在仁里小区华乐大院,那个有近百年历史的大杂院,冬天冻得睡不着觉。提起新家,邹志敏一脸喜悦:“条件太好了,再也不挨冻了。”滨江新城的不少新居民说,一户人家贴出的对联代表了他们的心情:“住新房而今迈步从头越,好日子不会忘党的恩情。”横批“幸福家园”。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