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青海回族撒拉族救助会2010年年度教育座谈会侧记——从点滴做起,做贫困群体的贴心人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21日07:25  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讯 (本网记者 贾晓云 报道)青海回族撒拉族救助会于2004年3月1日经民委批准成立,2004年6月1日在青海省民政厅依法注册,是一家非营利民间慈善公益社会团体,是青海省先进民间组织。2008年11月,青海省文明办、青海省民政厅、青海省慈善总会授予救助会“青海省最具爱心机构”称号。2009年7月15日,被中华慈善总会评为中华慈善先进机构奖。

  截至到2009年9月30日,青海回族撒拉族救助会资助大学生1130名;中、小学生778名。从2005年1月起,与数所省内外高校的青年大学生志愿者合作,开展了“了解青海、支援西部”的社会实践及支教助学活动,287名志愿者为民和、循化、化隆、湟中、大通、祁连等7县29所中、小学校的4240余名中、小学生进行了支教助学活动。参加支教助学的志愿者有汉族、藏族、回族、撒拉族、蒙古族等,2006年寒假还有一名来自中央民族大学的畲族女大学生参加了支教助学活动。另外,救助会还和中央民族大学团委达成了长期合作的意象,和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签订了合作开展此项工作的有关意象。

  救助会的支教助学活动,开始于2005年,那一年,10名志愿者来到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查汗都斯乡一个贫穷的小村庄,用他们所掌握的知识为那里的几十名撒拉族孩子上课。告诉他们大山外面的世界,也告诉孩子们,知识是可以改变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的命运。经过几年的发展,大学生志愿者的足迹已经遍及化隆回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湟中县、门源回族自治县........志愿者的队伍也从最初的10名,发展到200余名。

  “女同学熟练的拉着风匣,不时的给灶膛添上一把秸秆或者驾轻就熟的做手擀面;男同学熟练的开起手扶拖拉机,在场院里和乡亲们一起打碾或者一起到庄稼地收割麦子。这就是支教志愿者们工作之余的生活。因为,他们就来自大山的深处,他们所做的一切的都是他们曾经生活中的一部分。”

  《2006年“调研中国”复旦大学调研报告》中有这样一段话反映了支教助学活动的意义。“我们欣喜地看到,由青海省回族撒拉族救助会组织的大学生支教队伍已经利用假期数次深入基层农村,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支教大学生多为穆斯林,号称“戴着纱巾”的支教队伍。他们带去的不仅是先进的文化知识,更关键的是思想观念的冲击,用他们的自身经历言传身教——穆斯林上了大学仍然可以是虔诚的穆斯林。并且由于他们和当地人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习俗,共同的信仰,较容易和当地人沟通和交流,他们说的话也比较容易被当地人接受。他们的行动和语言应该比我们这些外来的人、外来的教师所发挥的作用更大。这对国家支教的政策也有所启示,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和宗教地区的支教,应该尽量派从当地走出来的有同样文化背景的大学生来开展,这样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2005年开始,救助会还和青海红十字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医院、青海省康乐医院等开展面向边远地区贫困患病群众减免医疗费用达41万余元。深入民和、湟中、大通、贵德、循化、化隆、平安等地开展了多次医疗义诊活动。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有汉、藏、回、土、撒拉、蒙古等6个主要世居民族。长期以来,各民族和睦相处,相互融合,形成了还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的多元文化。青海回族撒拉族救助会作为一家民间慈善机构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关注下,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为构建和谐新青海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