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法援解了农民工的四大“心事”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21日07:30  法制日报

  法制日报记者邓红阳

  三六九,往外走。大年初六,河南省登封市君召乡的李伟背起行囊,满怀希望地乘上了南去的列车。

  出门在外,他一度感到自身力量薄弱,维权太难。春节前,他揣着心事回家过年。回到家里,看着年迈的父母忙前忙后,他更加感到亲情的珍贵,不想外出闯荡了。但他心里还有一个疙瘩:外出打工,选择挣钱的机会和个人的发展之路相对较多,不外出打工,这种几率相对较少,可怎么维护自身的权益呢

  让他想不到的是,大年初三,他在串亲访友时,遇到了登封市司法局法律服务宣讲队。他围着一个戴着眼镜的年轻人问长问短,“在外地人生地不熟,如果出了工伤事故,老家能不能提供法律援助”“老板不给办理三金咋办”“人身损害赔偿咋申请”

  年轻人一一回答后说:“我是登封市司法局局长何延木,我把司法局的值班电话和法律援助电话都给你,你随时可拨打求助电话。记住!家乡永远是你的坚强后盾,法律是你维权最有力的武器。我们会通过全国司法行政这个网络,去为所有的农民工维权。”

  “我还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省政府最近下发了《关于加强法律援助工作的意见》。到2012年,我省的法律援助公众知晓率要达到70%以上;法律援助覆盖面达到全省总人口的35%以上;农村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群众在乡镇即可申请并得到便捷的法律援助,城市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居民在两平方公里范围内就可申请并得到便捷的法律援助……”何延木举着手中的一份文件说。

  听了何延木的话,李伟和不少乡亲一样,心里暖暖的。

  何延木对记者感慨地说:“春节回家是一个很难谈完说尽的话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观念虽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春节回家过年的观念却改变不多。作为县级司法局,处在为农民工服务的第一线,有必要利用他们返乡的这个时机,摸清他们思想上的症结所在,然后有的放矢地进行工作。”

  何延木说,登封市司法局组织司法行政干警和民调员对返乡农民工进行走访调查时,发现他们有四大“心事”。

  一是对维护农民工权益的法律法规不了解,在自身权益遭到侵害时不知道怎样维权。希望有关部门将《劳动法》、《劳动合同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安全生产法》和《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印成宣传单,送到外出农民工手中,提高农民工维权意识和运用法律知识维权的水平。

  二是希望能与家乡保持联系,在外地打工真正遇到困难时,家乡能够积极协调解决农民工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是希望能享受到养老保险等待遇,但不少单位都不依法办理,为了就业,只能忍气吞声。不少农民工说:“我们最盼有保险。希望将来年纪大了没有后顾之忧。”

  四是希望法律服务宣讲队经常下乡。不少农民工深有体会地说:“青壮年夫妇大都在外打工,在家的老人和孩子遇到难题不知道咋办。希望家乡帮助我们解除后顾之忧。”

  何延木说,根据调查的情况,登封市司法局将进一步深化全民普法教育,大力推进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活动,免费向群众发放法律知识常识手册、宣传挂图1万份。组织60名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进乡村、进社区,免费开展法律咨询和法制宣传活动。

  “关于法律援助的规定,我们一定不折不扣地落实,把好事办好。”何延木向返乡农民工公开表示,法律援助机构一律免费提供法律咨询,在办理法律援助案件时,不收取任何费用。对农民工因工伤赔偿、追索劳动报酬、人身损害赔偿申请法律援助的,一律开通绿色通道,优先办理,不再审查是否符合经济困难条件。对老年人、未成年人就人身损害赔偿、赡养抚养、遭受家庭暴力、虐待、遗忘等案子申请法律援助的,简化手续,优先办理。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公正、司法鉴定事项,适当减免费用办理。

  何延木的话很快被返乡农民工的掌声淹没了。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