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一个体系摆平九成矛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21日07:36  法制日报

  法制日报通讯员 吴艺 法制日报记者 刘建

  每周六上午,检察官唐秀德都会前往街镇“夕阳红俱乐部”为群众提供义务法律服务。6年多时间,老唐不知管了多少“闲事儿”。“要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认真调处每一起民间纠纷。”这话老唐经常挂在嘴边。

  近年来,上海市嘉定区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建平安嘉定、创和谐家园”的工作目标,着力整合各方资源,努力构建条块结合、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大综治”格局,有力地维护了地区社会的和谐稳定。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利益格局发生了重大调整,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各类矛盾纠纷也日益凸显,而这些矛盾纠纷常常包含极大的不安定因素。过去那种单纯依靠政府某一职能部门单打独斗处理复杂社会矛盾纠纷的工作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矛盾纠纷的新变化,加强基层政法综治工作建设势在必行。”嘉定区委政法委书记贝晓曦如是说。

  2006年,嘉定区全面启动了村(居)委综治工作站建设。将基层司法、信访、社区警务、综治和外来人员管理等工作进行整合,在全区270个村(居)委全面建立“五位一体”基层综治工作站,由村(居)委书记任工作站站长,村(居)委主任或分管治安保卫的副主任和社区民警任副站长。同时,相关村组、企事业单位也相应成立综治工作小组。至此,一个扎根于基层的立体式“大综治”工作格局逐步成形。

  这是一堂特殊的法制教育课,授课的地点是嘉定区某私营企业的会议室,听课的学员都是该企业的职工。台上,嘉定公安分局黄渡派出所所长陈玮正耐心讲解着法律知识,而台下的“学员们”则听得聚精会神,不时低头作着笔记。

  “现在的群众很有维权意识,但光有维权意识是不够的,还应学习如何通过合法的渠道来表达自己的诉求。”陈所长说。

  为使全区三级综治工作网络真正发挥作用,嘉定区建立了纠纷排查、宣传教育、考核奖惩等八项配套机制,建立健全了公开承诺、来访接待、收案登记、案件分流、联合调处、情况报告、应急处置、会议协调、档案管理等一整套操作办法,并制订了《基层综治工作站职责》、《综治工作站工作流程图》和《综治信息员工作管理暂行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基层综治工作的流程,丰富了综治工作载体,夯实了维稳综治工作基础。

  “两头摆平,就是水平!”这是基层调解员们的口头禅。2010年1月,嘉定区马陆镇一村民因病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由于在经济赔偿方面存在较大分歧,死者家属召集了20余名亲属到医院设置灵堂,严重影响了医院的正常医务秩序。事件发生后,当地派出所、卫生局等相关单位迅速介入调查处置,建议通过尸检查明死因,但遭到家属的坚决反对。在区委政法委的协调下,通过协调卫生局、派出所、医院和马陆镇联合开展调解工作。经过多方努力,终使双方达成了赔偿协议,纠纷圆满化解。

  据统计,自2008年基层综治体系建成以来,嘉定全区各类民间纠纷排查率、接案率达到了100%,调处成功率达到90%以上。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