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服务业增加值占比首次突破45%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21日08:49  东方网-文汇报

  经历“金融海啸”的阵痛,2009年成为长三角地区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不过,全力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等一系列举措帮助长三角地区在经受严峻考验后,取得可喜成绩。在无锡市统计局昨天发布的“2009年度长三角经济发展情况分析报告”中,“企稳回升”成了最为耀眼的字眼。

  经济总量持续扩大增长速度逐季回升

  分析报告显示,经初步统计,2009年长三角地区实现生产总值59711亿元,总量逼近6万亿元,比2008年增加了5000多亿元;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达到17.8%。

  从板块看,上海经济总量超过1.4万亿元,江苏沿江8市实现GDP超过2.7万亿元,浙江7市也超过了1.7万亿元。从城市看,目前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中GDP超过千亿元的为15个,上海、苏州(超过7700亿元)、杭州(超过5000亿元)位居前3,无锡、南京、宁波均超过4000亿元,分列4至6位。从增速看,江苏板块增速明显高于浙江板块。

  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工业生产止跌反弹

  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工业受到的冲击最大。基于此,长三角地区在2009年度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三次产业规模和结构发生了积极变化,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首次突破45%。

  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中除上海、南京、杭州外,其他13个城市的产业结构都呈现“二、三、一”分布。全地区第一产业比重均低于10%,一半城市低于5%。12个城市第二产业比重超过50%,反映出长三角城市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特征明显。

  在本地区国民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位置的工业经济去年呈现“U”形发展态势——16个城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0万亿元,达到11.82万亿元,一季度的增长速度下降3.7%,至三季度时实现止跌反弹,最终全年实现工业增长6.4%。16个城市工业产销率均值达到97.61%,产销衔接良好,反映工业经济效益的利润、利税等指标都呈现明显增长。

  增长动力由外转内消费投资拉动明显

  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阵地,出口一直是拉动长三角地区增长的重要力量,然而这一力量在金融危机中遭到严重削弱,投资与消费“担当”起了推动经济企稳回升重要职责。根据分析报告,16个城市在上一年度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2.85万亿元,同比增长18.3%,增速比2008年提高了4.7个百分点。

  在投资快速增长的同时,受扩大内需、家电下乡等政策带动,2009年长三角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03万亿元,同比增长16.6%,扣除物价因素实际比上年加快2.6个百分点左右。其中,上海地区销售额占整个长三角地区的25.5%,南京、苏州、杭州、无锡、宁波、南通等6个城市超过1000亿元,分列2至7位。

  财政收入有效增加节能减排力度加大

  长三角上一年度共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437亿元,同比增长11.5%。江苏8市增长较快,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376亿元,增长15.6%,浙江7市增长12.1%。从增长速度看,16个城市全部实现正增长,14个城市增速达到2位数,泰州、南通、扬州增幅超过20%。

  随着节能减排力度加大,全社会节约用电意识明显增强。2009年长三角地区全社会用电量5453亿千瓦时,同比仅增长5.0%。其中工业用电量406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3%,低于产值增速3.1个百分点。

  本报记者徐维欣通讯员杨晋超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